茶壺沖泡法: 使用茶壺沖泡六堡茶,應先準備好茶壺(容量200-250毫升)以及10-15克的六堡茶,先用沸水燙洗茶壺,隨后放入茶葉。 六堡茶沖泡前一般需要洗茶(潤茶)兩次,因為六堡茶是后發酵茶,長期存放陳化難免落上塵埃,洗茶不僅可以去其雜味,清潔茶葉表面塵埃,還能起到潤茶、醒茶的作用。 在正式沖泡前可用沸水淋浴茶壺,以此提高壺內溫度,讓茶香更明顯。一般的六堡茶可沖泡10-15泡,陳年老茶甚至可以沖泡20泡以上。前幾泡出湯要快,避免出現“醬油湯”。越往后,沖泡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湯色和滋味濃淡。
1.
茶壺沖泡法: 使用茶壺沖泡六堡茶,應先準備好茶壺(容量200-250毫升)以及10-15克的六堡茶,先用沸水燙洗茶壺,隨后放入茶葉。 六堡茶沖泡前一般需要洗茶(潤茶)兩次,因為六堡茶是后發酵茶,長期存放陳化難免落上塵埃,洗茶不僅可以去其雜味,清潔茶葉表面塵埃,還能起到潤茶、醒茶的作用。 在正式沖泡前可用沸水淋浴茶壺,以此提高壺內溫度,讓茶香更明顯。一般的六堡茶可沖泡10-15泡,陳年老茶甚至可以沖泡20泡以上。前幾泡出湯要快,避免出現“醬油湯”。越往后,沖泡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湯色和滋味濃淡。
2.
蓋碗沖泡法: 使用蓋碗沖泡六堡茶,則應先準備好蓋碗(容量約250毫升)以及5-15克的六堡茶,先用沸水洗蓋碗,隨后放入茶葉。此處亦應先洗茶(潤茶)一到兩次。
很多朋友喜歡飲茶,主要是茶葉有益于人體健康,延緩衰老的作用。已有的記述《神農食經》曾記載“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雜錄》也曾記載“苦茶輕身換骨”。可見,茶是個好東西。
近些年,普洱茶大火,一些人不惜重金購買“所謂的”陳年普洱茶。我們常聽到“普洱茶越陳越好”的說法,是真的嗎?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是一種后發酵茶,茶葉中的黑曲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會不斷生長、發酵,逐漸變成茶紅素和茶褐素,產生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具有降血脂、血壓、血糖等保健功能。但這是其它茶葉也有的功效,并沒有個別商家宣傳的那樣夸張。茶葉就是茶葉,它不能當做藥物使用,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助功效。
茶是劃定在食品范圍的,每種食品都要求有一定的保質期,所以普洱茶也是有一定保質期的(雖然包裝上并未標注)。普洱茶并不是存放越久越好,通常普洱茶以5年至7年為佳,在這發酵期內,沖泡后的普洱口感醇和,香氣也濃郁。發酵保存期最多以15年至20年為限。一般超過20年后,茶葉內部各種物質就逐漸呈下降趨勢,它的飲用價值就不高了。
隨著商業化的不斷侵襲,高利潤使得如今普洱茶搭上“老茶”的名號,價格就出奇的高。目前市場上標榜“陳年”不少,但“陳期“真實的恐怕不多,即使有價格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一些不法商家通過夸大存儲年份,編造老茶歷史,花樣繁多的炮制陳茶老茶,甚至于出現了一些過百年的老茶,真的是讓人無語啊。
其實,茶友喝茶要把重點放在口感上,再老的茶喝起來感覺不好,也不要買。即便是真的老茶,但其價格遠遠超過了它的實際品飲價值,也不建議購買,畢竟茶是用來喝的,它不是作為金融屬性用來增值和炒作的。
那為何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默認所謂的老茶呢?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老茶市場關系到地區茶產業發展,這和經濟利益是分不開的。
2、更重要的是源于飲者“心態”。覺得喝到”貴“的茶似乎自身都高大了。便宜了,反而不好意思同他人分享。
3、夸大陳年老茶的價值,似乎成了可以解決疑難雜癥的神藥,由飲品變成了藥品。
商家給茶制造一個話題,讓其迅速的傳播,使得本來正常的東西可以賣高昂的價格,賺取高額的利潤。這是現代商業營銷的一個手段。
舉個例子吧。2011年,英國的心理學家就消費帶來的幸福感,做過這樣的實驗:購買不同品質的葡萄酒,價格區間從幾美元一瓶的口感粗糙的波爾多酒,到幾十美元一瓶的勃艮第葡萄酒。在隱藏了所有的信息后,讓六百個人進行盲品,來猜測哪種酒更昂貴。結果有超過61%的人覺得,廉價的酒比昂貴的口感更好。出自《1930年的“鎮痛劑”》。可見,品飲感覺和價格并不一定成正比。
多年來,老茶年份真偽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老茶真與假的問題,并非是一個簡單的年份問題,更深層次是茶產業的發展問題。當然,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了飲用健康的問題,這是很現實的狀況。
作為一個茶葉愛好者,我個人覺得,作為真正喝茶的朋友,不要刻意去追求所謂的老茶,新生產的品質優良,口感舒適,適合自己就可以了,如果想體會轉化的口感,可以在標準的存儲條件適當儲存一些,以便將來能品味到不同時期的不同味道,前提是茶葉的質量要好,才有可能在后期的轉化過程中有更好的轉化,如果茶青品質、等不夠好,存儲是沒有意義的。
當然, 還是在一定的品飲期內喝掉為好,時間過久品質一定會下降的。如果能遇到真的品質優良的老茶,那自然是件幸運的事(合理的期限內)。
這里我要特別強調一點,一些實際已經發霉變質,被說成是倉味的茶,千萬不要飲用,我們知道,倉儲的條件我們根本無法知曉,尤其現在一些濕倉存儲的茶,更是不好把握。因此,有霉味的茶我們一定要扔掉,不要相信什么再入倉、出倉等可以使其品質變好的瞎話。
最后,希望茶友們能夠喝到品質優異的茶,能購買到性價比高的茶,茶是有益健康的飲品,茶是用來喝的,這才是根本!
汲古茶人
對于那些陳茶來說,往往香氣渙散,味道比較悶。我們可以通過醒茶來將陳茶提升一個檔次。
1.先是撥茶,用手或茶刀將茶體分解為重量平均的茶塊:至于為什么要用拔這個詞,是因為陳茶已經算是很久遠的了,那個茶塊是比較硬的。故此我們需要借助刀,所以就叫拔茶。
2、通風透氣,將茶內的雜味吹散出來:要將拔散的茶葉置于庇蔭地方吹風數日。這時候是最容易有雜味的,所以要選擇一個環境不能夠有異味。也不可以長時間曬,所以要小心一些。
3、通風后的茶收入紫砂罐中:因為紫砂具有很好的隔熱功能,可以調節、維持罐里面的溫度,茶儲存在這種環境中,可以令茶質和香氣快速凝聚。具有很好的儲存功能。
茯磚是黑茶,安化黑茶也是黑茶。安化黑茶也有茯磚這一品類。所以說,茯磚是安化黑茶,不準確。
學者們一致的觀點認為,最初的茯磚茶是由湖南安化生產的黑毛茶經人工踩壓成蔑簍大包,再運往陜西涇陽加工成磚形,故舊時又稱“涇陽磚”。所以, 塊茯磚茶誕生于陜西的涇陽。
《茶經》茯磚茶的辭條中說:“新疆維人最喜愛茯磚茶,他們把‘’多少視為檢查茯磚茶品質好壞的 標準”。“發花”是茯磚茶在加工工藝上與其他黑磚茶的主要區別,“”及“菌花香”也是茯磚茶的獨有品質。無論采取傳統手工制作還是現代機制,原料黑毛茶經過處理后,都要經過發花,發花工藝就是將壓制好的茯磚茶整齊的放置在發花房木架上,控制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讓“菌”在茶葉內大量生長,直至菌在茯磚內顆粒飽滿、分布均,才能算發花完成。發花過程一般持續15-20d,也被稱為二次發酵或后發酵,是關系茯磚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發花后,茯磚茶磚身內外生長繁殖出大量金黃色的真菌,人們俗稱之為“”。
燜茶壺選用316醫用級不銹鋼做內膽,具有保溫、耐磨等特性,可保溫時間長,而燜泡的茶葉不會持續高溫,因此,可維持茶葉風味與香氣,其次,燜茶壺也并非適合所有茶葉,僅僅適用于普洱熟茶、柑普茶、普洱生茶、白茶等。
燜茶壺的優點
茶界有句老話,叫“好茶不怕悶”,道理就在這,悶泡讓茶葉的內含物質充分釋放,同時也鎖住茶湯的香氣,使得茶味更為適中。
而且燜泡會將茶的優缺點放大,所以很多茶友常說“茶好不好,悶過就知道”。
老白茶是非常適合燜泡的,白茶的主要的香氣為毫香、棗香、陳香,悶泡后茶香更加悠揚,茶湯更香醇甘甜。
其次,用燜泡壺帶開水到野外,水溫可滿足戶外泡茶需求。
茶藝燜泡壺容量1700ml,可注入常用的燒水吉谷壺兩壺的水量。壺身卻輕便易于攜帶,出門可收納于雙肩包里,帶開水、帶茶水,都很便利。大容量可以使茶葉舒展得更好,慢慢浸出滋味而不苦澀,燜出的茶湯更香更濃稠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