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遺產。中草藥的數量之多,品類之繁,難以勝計。中藥之名,取象比類,五花八門。例如以顏色命名的有黃連、白芨、紫蘇;因味得名的有甘草、苦參、五味子;類人名的有徐長卿、劉寄奴、紅娘子;冠產地的有川貝母、云茯苓、懷山藥;顯功效的有益母草、伸筋骨、骨碎補;以植物部位直接命名的有桑葉、蘆根、葦莖、菊花、杏仁、玉米須;等等。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遺產。中草藥的數量之多,品類之繁,難以勝計。中藥之名,取象比類,五花八門。例如以顏色命名的有黃連、白芨、紫蘇;因味得名的有甘草、苦參、五味子;類人名的有徐長卿、劉寄奴、紅娘子;冠產地的有川貝母、云茯苓、懷山藥;顯功效的有益母草、伸筋骨、骨碎補;以植物部位直接命名的有桑葉、蘆根、葦莖、菊花、杏仁、玉米須;等等。
人起名都有引經據典的習慣,自古即有“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之說。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其實,中藥中也有很多唯美好聽的名字。
《仙劍奇俠傳》,當年可以說是火遍了大江南北,是很多人的回憶,而其中的主角們景天,雪見,龍葵,徐長卿,紫萱,重樓,花楹,茂山,飛蓬全部都是中藥名。
那些好聽的中藥材名字半夏、羽涅、零榆、辛夷、剪秋、空青、凌霄
秋桑、佩蘭、青黛、連翹、蒔蘿、蘇葉、瑞香
紫蘇、白芷、澤蘭、紫芙、青黛、蘇木、文竹
冬葵、紫芙、連翹、蔓菁、茯苓、子芩、落葵
山奈、冬青、芫華、白芍、京墨、江籬、南星
紫薇、白青、宛童、凌泉、柳華、白斂、百薇
佩蘭、麥冬、海芋、菘藍、龍葵、花楹、杜若、
紫菀、沉香、空青、澤蘭、丁香、竹苓、沉香
水蘇、伏苓、雪見、云華、南星、蘇葉、靈仙
陸英、海月、白蘞、曲蓮、紫萱、白蘇、白青
中藥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端陽半夏,菖蒲制酒樂半年;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
安微休寧,安微祁門。浙江(天臺,建德,遂昌,麗水,青田,龍泉,床元)江西(玉山,上饒,廣豐)廣東(廣州,花縣,從化),廣西,海南。
毛冬青又名茶葉冬青,火烙木,山熊膽,毒藥,酸味木等,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毛冬青適應性廣,毛冬青較耐干旱,貧瘠,同時還較耐蔭,易管理種植,是一種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種植物。
毛冬青茶產地的 是云南
毛冬青是一種名貴的野生植物茶,對調理人體的五臟六腑,排毒清腸胃,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很大的作用。茶味清香淡雅,回味悠長,原汁原味,飲用方便,不含蔗糖以及任何化學添加劑,是居家、旅行必備的天然飲品。常年飲用還可以延年益壽,男女老少皆宜。
功效與作用
1.助消化
山楂含多種有機酸。口服后增強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進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維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進食欲;山楂對胃腸運動功能具有調節作用,對痙攣狀態的胃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對松弛狀態的平滑肌有興奮作用。[
2.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山楂黃酮可顯著降低實驗性高血脂動物的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DI。一C)和載脂蛋白B(ApoB)的濃度,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HDL_C)和載脂蛋白A,(ApoA)濃度,但對甘油三酯(TG)影響不大。山楂降血脂作用是通過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合成,促進肝臟對血漿膽固醇的攝人而發揮降血脂作用。山楂黃酮還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AS)發生的危險性,起到 AS發生發展的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抗心肌缺血 山楂對急性實驗性心肌缺血具有 。山楂黃酮、水解產物增加缺血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其中以山楂水解產物作用最強。山楂在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同時,還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利用率。山楂黃酮具有改善動物的缺血心電圖作用。
強心 山楂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山楂提取物對在體、離體蟾蜍心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作用維持時間長。
降壓山楂黃酮、三萜酸靜脈、腹腔及十二指腸給藥,均顯示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與擴張外周血管作用有關。
4.抑菌
山楂對志賀菌屬、變形桿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⒌藥用價值
性味
酸甘,微溫。
①《唐本草》:味酸,冷,無毒。
②《日用本草》:味甘酸,無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辛,氣平,無毒。
④《綱目》:酸甘,微溫。
歸經
入脾、胃、肝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經。
③《藥品化義》:入脾、肝二經。
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功能主治
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附方
①治一切食積:山楂四兩,白術四兩,神曲二兩。上為末,蒸餅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③治諸滯腹痛: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空心下。(《醫鈔類編》)
⑤治腸風:酸棗并肉核燒灰,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綱目》)
⑦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⑧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食用禁忌
⒈山楂不宜與豬肝同食,山楂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豬肝中含有銅、鐵、鋅等金屬微量元素,二者同食,使維生素C加速氧化而被破壞,降低了營養價值,故山楂與豬肝不宜同食。
⒉山楂與含維生素C分解酶的果蔬不宜同食,黃瓜、南瓜、胡蘿卜等果蔬中均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與山楂同食,會破壞分解山楂中的維生素C,降低營養價值,故不宜同食。
⒊山楂與海產品不宜同食,海產品中均含有的豐富的鈣、鐵、碳、碘等礦物質和蛋白質,而山楂中含有鞣酸,若與海產品同食,會合成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會導致便秘,引發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所以不宜同食。
⒋山楂與維生素K3相克,維生素K3為止血藥,山楂為 藥,其含有的維生素C不利于維生素K3的止血作用。
⒌處在換牙期的兒童不宜多食山楂,會損傷牙齒,對兒童牙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⒍山楂有促進婦女子宮收縮的作用,孕婦多食山楂,會引發流產,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