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您好,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很樂意為您推薦我家鄉(xiāng)的旅游。看到您的題目,我 個想到的就是北京晚清西洋建筑最集中的一條街——東交民巷。 論北京的小眾好玩景點,東交民巷必須在榜。 下面我就為您詳細介紹。 首先,我先嘮嘮這百年東交民巷的前世今生。 百年東交民巷,在北京那可是大名鼎鼎,它曾經叫做東江米巷,后改名為東交民巷,是最早的區(qū),橫跨了晚清、北洋、國民、當代這四個時代。 最早的境外啟用于1861年,從1900年代起正式形成區(qū)規(guī)模,直到1959年全部搬遷到三里屯一帶。作為區(qū),幾乎整整存在了一個世紀。 陸續(xù)搬遷以后,這里的建筑因為各種情況又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也有不少幸存了下來。小小東交民巷,暗藏著半部現代史,當故事和歌聲都已經緘默,唯有這里的建筑,還在訴說。
北京最有特色、最有意思的就是逛胡同了,北京的胡同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東城區(qū)和西城區(qū)。以下就是老北京胡同中的代表,有空就去逛逛吧! 1、國子監(jiān) 國子監(jiān)坐落在北京東城區(qū)安定門內,是我國現存 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筑。 與孔廟和雍和宮相鄰。 國子監(jiān)街兩側槐蔭夾道,大街東西兩端和國子監(jiān)大門兩側牌樓彩繪,是北京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國子監(jiān)的琉璃牌坊,據說是北京 的不屬于寺院的琉璃牌坊,牌坊正反兩面的橫額上,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筆,可見古代的崇文重教,國子監(jiān)內設有“古代科舉展”和“國子監(jiān)原狀陳列展”等常年展覽,對科舉制度感興趣的游客不妨來此參觀,如果不感興趣,也建議從雍和宮出來,順著成賢街走一下,周邊的胡同區(qū)很不錯,四合院灰墻青磚,都是原汁原味的真實市井生活。 到達與離開:乘地鐵2號線、5號線到雍和宮站下,C口出,南行200m即到,或乘13、116、117、684路雍和宮站下車,90內(外)、104、108、124、201、758、特11路方家胡同下車。 季節(jié):四季皆宜。 建議游玩:1-2小時 門票:***元 開放時間:平時:13:00~18:00 節(jié)假日:09:30~18:00 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安定門內國子監(jiān)街13號 2、琉璃廠 琉璃廠位于西城區(qū),距廣場1公里,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遼金名為海王村,元、明時這里開設官窯燒制修建皇宮用的琉璃瓦件,故稱為“琉璃廠”。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是一處著名的展示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qū)。如今仍然是北京人平時淘古董字畫的文化交流場所。 這里是老北京著名的古玩字畫街,分為東街和西街,由一條過節(jié)廊橋相連,古代是著名的官窯窯廠,這里距離大柵欄商業(yè)街和前門都非常近,交通比較方便。古玩字畫收藏的,商鋪多是賣紙墨筆硯的。裝修的古色古香的,街道很美,飄逸的柳樹很讓人陶醉。 交通:公交乘坐7路、14路、15路、66路、70路在琉璃廠站下車 用時參考 :1~2小時 季節(jié):四季皆宜。 3、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曾是煙葉巷的代名詞。“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 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并不專指這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里,還分布著近百家大小。 八大胡同的滄桑歲月也見證了滿清末年列強入侵的暴行和初年物換星移的悲哀。在這段令人心酸的歷史過程里,八大胡同也曾出現過感人肺腑的軼事和感情。狀元夫人賽的傳奇故事和青樓女子小鳳仙與云南都督蔡鍔將軍的一段情都發(fā)生在這里。 在北京旅行,最有特色的當屬一條條的胡同,那是體驗老北京文化與生活的好地方。胡同都是免費開放,從大柵欄過去的,如果未提前規(guī)劃路線,里面曲曲折折的很容易迷路,建議選擇性的游覽2、3個就行了。或者在大柵欄那找個人力三輪車由師傅帶著轉,這些老師傅邊轉還會邊給你講解胡同的故事,基本上一個車100元,可以砍價。 到達與離開:乘2、5、8、17、20、22、48、59、66、67、69、71、82、120、126、201、203、301、626、646、690、692、723、729、特4、特7、特11、快速公交1、專1、專2 路在大柵欄或前門站下 季節(jié):9月-10月 。 9月的北京秋高氣爽,天氣上最為舒服適宜。 建議游玩:2-3小時 地址: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西,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 4、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 明朝時候,稱為梓潼廟文昌宮,清朝時稱為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的9號和11號是可園, 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園林之一。 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這條胡同還住過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 對北京胡同有種迷之興趣,北京的胡同很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帽兒胡同就在我腦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剛好又在南鑼鼓巷旁。胡同還是你來北京必須參觀游覽的景點,因為只有在你走過之后才能真實地感受它的平凡與不平凡。參觀胡同的時候不妨逛逛里面的小店,跟居民聊聊天,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到達與離開:乘坐118、13路、42路、60路、612路、623路、701路在地安門東站下。 建議游玩:1小時 門票:免費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qū)交道口街道帽兒胡同 5、祿米倉胡同 位于東城區(qū)東南部,東起小牌坊胡同,西至朝陽門南小街,南有二支巷通小雅寶胡同,北與武學胡同、東八寶胡同、祿米倉東巷、祿米倉西巷相通,屬建國門街道辦事處管轄。 祿米倉是明、清兩朝存儲京官俸米的地方。 今胡同東口北側有智化寺,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保存完好,1961年定為 文物保護單位。 以祿米倉為中心,其周圍的胡同,根據方向,分別稱為祿米倉東巷、祿米倉西巷、祿米倉后巷,以其位于祿米倉北側。 祿米倉西巷有兩條東西方向的小巷,南者稱祿米倉南巷,北者稱祿米倉北巷。北者原稱油房胡同,南者稱井兒胡同,均于1965年改今名。 門票:無需門票。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qū) 6、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位于前門外西南,在大柵欄街西口往西大約半公里處。它和附近的七條小巷一起,合稱為八大胡同,是從前下處聚集之處。楊梅竹以前是一條文化街,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 梁詩正和現代文學家 沈從文都曾經住在這條街上。 楊梅竹斜街在明朝時稱為斜街,后來,據說這胡同里有一個楊姓的媒婆,在清朝時便改稱為楊媒斜街,到光緒年間,諧音雅化為楊梅竹斜街。 這條胡同大約是被走出來的。形成于元代,確切地說應該是明朝,當時元朝定都北京后,廢棄金中都不用,而重新營建大都,但是大都的商業(yè)并沒有發(fā)展起來,那時候,虎坊橋西側至菜市口附近是個很繁華的市場,因而老百姓還是到老城中都購買所需物品,人們由大都出城到 虎坊橋這段路逐漸被走了出來。 非常寂靜的胡同,沒有五道營那么文藝,沒有南鑼鼓巷那么熱鬧,但每家小店都很有意思,真正的感覺店主們都是為了夢想而活。 7、五道營胡同 五道營舊稱武德衛(wèi)營,營是一種軍事單位,駐軍之地一般也稱為營。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小頭條、小二條并入,改稱五道營胡同。 現在的五道營已經是北京 興的小資文藝聚集地,一些在南鑼鼓巷、鼓樓開店的老板也聞風而至,在五道營開設了分店或新店,各種咖啡館、書吧、精品小店比比皆是,是文青們的新寵之地。 道營胡同游人很少,雖然也有不少賣紀念品的店面和網紅咖啡廳,不過相對而言比較能夠接近胡同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 胡同里的磚瓦相對都比較新,畢竟功能上是以民居而不是觀光為主,不過夕陽照進來的時候,還是會讓人有一瞬間的恍惚。臨近傍晚的時候行人會越來越多,年青人紛紛來到酒吧,言歡,談心,吃下午茶,很多都持續(xù)到天亮。 交通 地鐵: 1、乘坐地鐵2號線,在“安定門站”或“雍和宮”站下車。 2、乘坐地鐵5號線在“雍和宮”站下車。 公交: 乘坐 90外或者104路, 在“安定門內”站下車后再步行至五道營胡同。 8、錢糧胡同 錢糧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東街,呈東西走向,基本與北邊的育群胡同平行。胡同形成于元朝,到明朝的時候屬于仁壽坊,稱“錢堂胡同”;清朝戶部在這里設有管鑄錢的寶泉局南廠,就是發(fā)薪水的地方,清代管薪餉又叫錢糧,因此這里得名錢糧胡同。 胡同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居住過許多歷史名人,例如大學士耆英、章太炎、;而胡同東邊拐個彎是轎子胡同,那里有孟小冬的故居。 老北京的老胡同,周邊吃喝玩樂各種小店都很多,來來往往的基本都是本地人,其實還是比較推薦的。雖然沒有鑼鼓巷那么繁華,但是也還有點小趣味。 交通 *** 乘公交106路、116路、684路、夜10內、夜10外到錢糧胡同站下即到。 *** 乘地鐵5號線、地鐵6號線到東四站下可到。 9、方家胡同 方家胡同位于北京東城區(qū)北部,雍和宮大街西側,屬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雍和宮大街,西止安定門內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北三條,北與公益巷、青炭局胡同、馬園胡同相通。 又非常符合喜歡藝術和創(chuàng)意的年輕人去。46號院的文創(chuàng)園,還有各種咖啡館,小館子,以及胡同角落的涂鴉和涉及,是攝影者的天堂。方家胡同緊鄰國子監(jiān),是特別好的北京本土旅游深度挖掘的地方。 每走幾步就能見著顏色醒目亦或是設計感十足的店面,結合老北京傳統(tǒng)的青磚灰瓦房屋,卻又十分新穎。 接孩子放學的大媽們聚在一塊聊家常,大叔們則窩在一塊兒斗地主,依舊保持著九零年代鄰里和睦走街串巷的生活氣息。 交通 ***二號線地鐵安定門站東北口出,向南走,國子監(jiān)南的 個胡同為方家胡同。 ***五號線地鐵北新橋站A口出,向北走,大約200米左手邊就會看到方家胡同。 10、大石碑胡同 大石碑胡同和小石碑胡同在清朝乾隆年間,總稱為“石碑胡同”,與銀錠橋相接,清朝宣統(tǒng)年間才分為了兩支,北部的一支由于既寬且長,遂稱“大石碑胡同”,南部的支巷稱“小石碑胡同”。 這通石碑高約四米、寬約一點五米、厚約三十五厘米。為漢白玉石雕琢而成,上刻八個大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豎立于西長安門之外,明代的錦衣衛(wèi),清代改為鑾儀衛(wèi),是皇家的禁衛(wèi)機構。 公交線路: 5路 635路 夜2路 60路 107路 124路 82路 城市觀光3線 夜10內環(huán) 夜10外環(huán) 11、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qū)之一,位列于規(guī)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qū)之中。南鑼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樓東大街, 南止地安門東大街, 全長786米, 寬8米,與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國 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tǒng)民居區(qū)。 如今這里開起了風格百變的個性店鋪,精巧時尚的私房小館,元朝古巷新舊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愛來此“迷失北京”。 交通 到達北口:乘107、124、204、635路在寶鈔胡同站下,107、124、204路在小經廠站下,或乘地鐵6號線或8號線南鑼鼓巷站下。 到達南口:乘13、60、118、612、623路在鑼鼓巷站下,104、108、113、201、612、758路在北兵馬司站下,向西經過東棉花胡同即是。 12、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是一條具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商業(yè)步行街。它東起地安門外大街,為東北西南走向,出西南口拐彎就可看到著名燕京八小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全長232米。據說在斜街的東口路北曾有一家煙袋鋪,門前豎著的木雕大煙袋當幌子,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飯碗一般,金黃色的煙袋鍋上還系著條紅綢穗,遠遠就能看到,十分的醒目。此街也由此得名流傳至今。 其實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 煙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的一條商業(yè)街,在清朝時主要經營煙具,裝裱字畫和販賣古玩玉器,是一條繁華的商業(yè)街。在人潮涌動的街道上,你時不時就會走到風格迥異的店鋪面前,可能以前這些店面里面賣的就是名家字畫,但是更多的是些獨具特色小吃和民族氣息十足的紀念品。 交通 公交: 乘坐5、60、107、124、635路公交車鼓樓站下車步行202米即到。 地鐵: 乘坐地鐵二號線鼓樓大街站下。 乘坐地鐵六號線南鑼鼓巷站下或北海北站下。 13、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誕生于13世紀末馬可·波羅訪華的那個時期。當時,江南的糧食通過大運河運抵元大都,就在這里卸放,這條小巷就被稱為江米巷。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是一條胡同。 胡同西起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東交民巷在舊時為區(qū)。 到這里游玩,實際上是一片街區(qū),所以 是騎車游覽。由于沒有象煙袋斜街和南鑼鼓巷那樣開發(fā)旅游商業(yè),且密布洋樓,又比鄰廣場,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到達與離開:1、乘坐41路,60路,到正義路南口下車步行79米。 2、乘坐59路,723路,729路,8路,9路,特11路,到正義路 下車步行186米。 3、乘坐44內環(huán),44外環(huán),723路,729路,9路,特2路,到臺基廠路口西下車步行235米。 4、乘坐103電車,104電車,201夜班,211夜班,41路,到臺基廠路口東下車步行359米。 5、乘坐44內環(huán),44外環(huán),673路,729路,8路,9路,特2路到前門東步行460米。 14、鐵獅子胡同 這里曾經繁華奢靡,曾經熱血激進,曾經潦倒屈辱,曾經懷揣過各種夢想,也曾經孕育過很多陰謀。這里有很多名字:貝子府、和親王府、老恭親王府、清陸軍海軍部、總統(tǒng)府、段祺瑞府、北平衛(wèi)戍區(qū)司令部、老人大校舍…… 鐵獅子胡同跟北京的很多胡同一樣,都是以胡同中的東西命名的。那對兒鐵獅子也許已經成了誰家中的鍋碗瓢盆了,但是這名兒算了留下了。因為以前這是個‘死’胡同,所以很多王公貴戚瞄上了這個鬧中取靜的風水寶地。 鐵獅子胡同可以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有一對鐵獅子而得名,但這對元代鑄造的鐵獅子如今早已經沒了蹤影。它經歷過明朝的兩黨紛爭、清朝和敬公主府里的鶯歌燕舞、段祺瑞執(zhí)的一時風光,直至今天,終于在郁郁的槐蔭中沉淀著屬于它的歷史。 15、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 ,明朝屬黃華坊,清朝屬鑲白旗,,將京華、官學大院并入,“”中一度改稱瑞金路十八條,后恢復原名。 在東四與東單之間并列著許多條整齊的長胡同,路東有一條叫史家胡同。關于胡同名稱的來歷,一般的說法是,因胡同內有史可法的祠堂,其地址現為史家胡同小學。 史家胡同從明代歷經清、直到今天沒有更改過名稱(不包括“”中壽命很短的“紅日路十八條”。那時,北京幾乎所有地名都改成了帶有革命色彩的名稱),可見其名稱的穩(wěn)定性相當強。
現在網購也很方便,尤其山東離得近,發(fā)貨物流很快
中高端檔次的茶葉。京華牌茉莉花茶,是北京茶葉總公司暨北京市茶葉加工廠生產經銷的“京華”茶葉的主要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