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酒和茶葉放在同一個房間里面是沒有問題的。一般家庭室內溫度常年維持在一定范圍之內,變化起伏并不是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酒的揮發量是非常小的,即便會被茶葉吸收,也不會影響茶葉的品質。
我是廣東吳川人,家鄉酒風很薄,一般都是喜慶才沾一點,但敬酒是個禮,與飲多少酒無關,在同桌上,和同席上都有區分,農村辦宴,先敬德高望重的族輩,再敬同桌長輩。單位首敬領導,順級而敬,在家敬父母,兄長當先。但強調一條,要禮敬,不能強敬,酒是禮,不是法。
紅塵就是人生,酒包含著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有狂,有燥,有醉有迷,同時也意味著人生短暫,猶如三杯酒,酒喝干,人生也結束了。大業就是功績,茶也有幾種味道。頭道苦,二道澀,三道香甜,四道無味無色。意思是,不管吃了多少苦,喝了多少甜,創了多大業,象一壺茶,最后如淡水,歲月逝去,人生不過如此。
出處是情詩系列之二的部分節選 以下 情詩系列之二的全詩原文 一壺酒,一杯茶,一句問候 一回首,一凝眸,一次相守 一生生,一世世,愛恨都有 一個人,一顆心,能否長久 一壺酒,醉不了心中的煩憂 一杯茶,喝不完曾經的歲月悠悠 一句問候,值得用一生去尋求 一回首,真情時光不曾停留 一凝眸,往事如煙花落水流 一次相守,夢中已不知幾回牽手 一生生,不盡的企盼 一世世,無望的守候 風花雪月的日子愛恨都有 一個人,孤獨徘徊在午夜路口 一顆心,凄風冷雨已被傷透 鏡花水月的緣份能否長久 一根煙,一盞燈,一夜守候 一條路,一個人,一程獨走 一天天,一年年,幾度春秋 一輩子,一段情,永存心頭 一根煙,燃不盡眉頭的哀愁 一盞燈,點不亮小屋的雙眸幽幽 一夜守候,捱不完的聲聲更漏 一條路,到得盡頭也不知休 一個人,為愛有太多的藉口 一程獨走,落落一身情愿去漂流 一天天,無止的愛意 一年年,不了的情由 葉落花飛的季節幾度春秋 一輩子,難得擁有過紅顏知友 一段情,但愿此生此世不朽 日落云飛的時令永存心頭
感謝邀請。 茶,最早發源于,歷史悠久,現在世界上約有一半的人飲茶,其商業價值僅次于咖啡——因為很大的消費量在產地——由種茶人自己喝了,沒進入市場。 茶,需要一個界限明確的定義——是指山茶科植物之茶樹(Camelia sinersi)的新梢芽葉,泡在新滾開的水中制成的飲料。其他假其之名,以行銷之實的各種“茶”——包含這種植物成分的算衍生品,不包含的算蹭熱度。 唐代陸羽被稱為“茶圣”,他寫了世界上 部關于茶的書,叫《茶經》。按他的說法,遠古先祖神農氏即開始種植茶樹。 有時候,“歪果仁”比較較真兒,《不列顛百科全書》說,神農氏是在公元前2737年左右把茶當飲料的——真夠 。當然,這部書也注明了,這是“據的傳說。 不過,的學者,包括植物學家堅信,在西周初年,就是3000年前的公元前1000年前,已經人工種植茶樹了。 這除了植物學上的研究以外,還有古文獻的考證?!渡褶r本草經》和《晏子春秋》都有相關記載。最有說服力的,是《詩經》,《豳風·七月》里,有“采茶”的詩句。 但也有兩個問題—— ,當時“茶”不叫茶,叫“荼”;第二,當時的茶,不是用熱水沖著當飲料喝,二是伴著當涼菜吃,而且說這有消食去火的功能。 “茶”字,的確由“荼”字發展而來。唐以后歷代的不少學者考證過此事。 “歪果仁”仍然比較較真兒,說我不管,但我承認,大約公元前350年,古代辭書《爾雅》的確最早提到了茶。 咱們呵呵一笑,也不跟他們計較,說“荼”就是茶還很費口舌——反正至少在春秋戰國之際,茶在已經當作飲料了。兩晉時期的郭璞,在《爾雅·釋木》注中說:檟“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最早把茶當飲料,始于蜀地——四川那一帶。這或許與當地暑氣濕氣皆重有關,茶有去濕消暑之功效。 連挑剔的“歪果仁”也同意,人工種茶,始于的內陸省份四川,后來逐漸沿長江擴展到沿海省份。 西漢時期,人工栽培的茶樹逐漸增多,并且有了一些茶葉加工技術。此時,茶開始進入宮廷,成為皇家飲料。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茶在漢代已經成為商品。 晉代后期,出現了蒸青綠茶制法。歷代的貢品中,茶是重要一類。民間對于茶及喝茶的講究也越來越多。 至唐代,茶業興盛。西南有了茶馬古道。朝廷對于私販茶葉嚴加管束,有了最早的《茶法》。陸羽寫了《茶經》,把喝茶上升到了極高的理論層面。 宋末,發明了茶的烘青制法;元代,改為炒青制法;清代形成了黃、黑、白、青、紅五大類茶。 (日本江戶時代的茶具)大約在6世紀最后10年里,茶樹種植傳入日本。最初,只是日本禪宗的和尚們喝茶。到了13世紀,茶成為日本流行的飲料。 在這個過程中,飲茶從秉承禪宗教義,發展到美化日常生活,同時作為殷勤待客之道,后來就成為了“茶道”。所謂茶道,就是按照傳入的儀節飲茶;講究的,是儀式感—— 喝茶往往在肴饌之后,享以熱茶,茶有濃、淡,均按儀節行事;飲茶之所名為“茶室”,常為一小巧房間,以示簡樸,其結構式樣及裝飾材料均需精心設計選用。一般3米見方或著還略小,一端設壁龕,稱“床之間”,上面皆有陳設;有一低于地面的小爐灶,供冬季水壺加熱,夏季一般使用木炭火盆。進入茶室的門,要小而較低,以向客人表示主人的謙卑。鐮倉時代,茶道始盛,尤其是僧眾,參禪飲茶成為向祖師菩提達摩致敬的一種主要儀式。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提倡者,是16世紀的千利休,曾供職于豐臣秀吉麾下。他倡導茶道閑適恬靜的風格,提出“簡素清寂"為茶道四要,至今仍在日本流行。 (英國18世紀茶具)現在能查到的,歐洲最早關于茶的記載,是非常著名的的G.B.拉穆西奧。1559年,他出版了《航海和旅游》一書,里面提到了“茶”一詞。 接著,是英格蘭的R.L.威克姆。他負責英格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的一家機構,于1615年對喝茶大加贊賞。 1657年,倫敦加威咖啡公司首次公開出售茶葉。這個時候,咖啡已經傳入歐洲100多年了,在英格蘭,喝掉了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的咖啡。但是,茶葉在英格蘭和歐洲迅速走紅。 17世紀中葉,飲茶在荷蘭已蔚然成風,下午飲茶的習慣并越過大西洋傳到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市)。 (波士頓茶黨事件)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壟斷公司,曾經是英格蘭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于1600-1858年間運營,它在向世界推廣茶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那個時候,是用快速帆船將茶葉從運到英格蘭和北美。這曾經被稱作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奇跡之一。 當時的英國,已經取代西班牙,成為新的日不落帝國。為了長期壟斷茶葉貿易,英國議會1773年通過了《茶葉條例》,以保證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傾銷。這導致美洲殖民地民眾的強烈,后來演變成了波士頓茶黨事件——當地居民把英國貨船上的茶葉,全都扔入了海中。而波士頓茶黨事件,又是促成美國獨立戰爭的一個因素。 1684 年,德國醫師A.克萊伊爾將茶的日本品種帶到爪哇。 的茶葉種植,1788年傳到印度。1827年,荷蘭品茶家J.1.L.L.雅各布森偷偷潛入禁止外人進入的茶園,盜竊了茶樹種子。隨后他又招募了一些種茶工人,開始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種植茶樹。 1869 年傳到斯里蘭卡;1883年傳到俄國。 現在,世界上產茶的 有50多個。(故宮茶具)1904 年,在圣路易斯的世界博覽會上,因天氣炎熱,英格蘭人R.布萊欽頓擔心熱茶賣不掉,便將它倒在冰上,從而創始了冰茶。 上個世紀初。紐約的茶葉批發商T.沙利文,不用通常的罐頭而改用絲質小袋分裝茶葉,就此發明了袋裝茶葉。 20世紀40年代,首創了速溶茶,包括加味類型和溶于冷水的類型。 目前,產于的基本茶類包括——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以這些基本茶類的茶葉進行再加工,生產出的茶類有——花茶、緊壓茶、后發酵普洱茶、萃取茶、香料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等。 在不添加其他成分的情況下,一杯茶的熱量,只有4大卡;但卻含數種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2和煙酸。茶中含,故有興奮作用。茶的香味來自所含的揮發油,其澀味和顏色來自所含的鞣酸物質。浸泡時間越長,澀味和香味就更濃。要得到滿意的茶香,不般需要浸泡3-5分鐘。這樣,能充分泡出,也能泡出中等量的鞣酸物質。
1、《山泉煎茶有懷》——唐代白居易
出自國學大師翟鴻燊《大智慧之溝通技巧》 。 “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的意思是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里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后一壺茶里消磨。 此詩句代表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萬丈紅塵和三杯酒,千秋大業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系。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作者的意思是,差不多差不多。既然如此,又何必那么去執著的追求霸業紅塵呢?三杯淡酒,一壺清茶,足矣! 拓展: 大智慧之溝通技巧經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