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是老百姓須臾不可或缺的飲品,是消費量極大的大宗飲品。印象里,賣茶葉的都有裝飾精美的茶莊,茶臺、茶具、茶葉、熱水一應俱全。而且茶葉的檔次和價格有天地之差,高的一斤千兒八百,低的三五十元。作為一般老百姓,很少喝高檔茶,再說也喝不起。他們買茶葉也從不到這個那個茶莊去,都是趕集上店的時候,在地攤上買回來一大包便宜茶葉。讓老百姓經常去裝修豪華的茶店里購買昂貴的茶品,似乎不太現實。拿我們趙縣的北門蔬菜市場來說,里面有茶店也有地攤茶。百姓茶莊本來在縣城東門口有自己的門店,但還是抵擋不住地攤經濟的誘惑,也在北門菜市場擺起了地攤茶。今早,我在她家的茶攤上轉了一圈,茶葉品種還是很齊全的,花茶、綠茶、紅茶以及鮮花、檸檬茶應有盡有。賣茶大嫂說,單是這個茶攤就有100多個品種。仿佛在一夜之間,地攤經濟火了。一些開茶店的的老板紛紛降低身段,來嘗試一番在地攤經濟的“煙火氣”。他們把茶攤擺在老百姓中間,委身人煙雜沓處,讓老百姓挑選自己喝得起茶葉。大大方便了愛茶的草根一族。我在茶攤觀察過一段時間,茉莉花茶賣的比較好一些。關于茶葉適合不適合擺地攤,的確有不同的意見,網友歐陽介亭說:“茶這東西,不喝都行,喝就得喝好的。質量差、農殘不過關的不要買。”他認為,“擺地攤可以,但分賣什么東西,茶就不適合在地攤賣,茶的定位是高端飲品,地攤賣就是自降身價了。”網友123藏好則反駁說:“茶這個東西你說錯了,俺們村里都有茶攤,過年最盛行。基本講村里都是茉莉多。”至于我,還是傾向于地攤茶。
地攤十元模式的茶葉是否能賣,往往要取決于十元的茶葉的品質及規格。地攤銷售的茶葉也必須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要求,必須是合格的茶葉,那樣的話,即使是十元模式也是可以賣的。可以設置一定的規格在地攤上銷售,這樣的話,也就不會違反規定的要求,也可以繁榮市場。
集市擺攤賣茶葉你問怎么樣,答案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