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1、杭州西湖龍井,居名茶之冠。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2、蘇州洞庭碧螺春,位居第二。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后,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后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干。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并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干工序。 3、太平黃山毛峰黃山毛峰茶產于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茶樹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黃山茶的采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采摘期,采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后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特征是:外形細扁稍卷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4、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于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間(1725~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以春茶為 。鐵觀音的制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制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干9道工序。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余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艷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 5、岳陽君山銀針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岳陽?? ?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后,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君山銀針茶于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制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后,以大小勻齊的壯芽制作銀針。制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6、普洱茶普洱茶是在云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其制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制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于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 7、九江廬山云霧著名綠茶之一。據載,廬山種茶始于晉朝。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8、信陽毛尖 產于河南信陽車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霧山、震雷山、黑龍潭和白龍潭等群山峰頂上,以車云山天霧塔峰為最。人云:“師河中心水,車云頂上茶。”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鑒別方法:產于河南信陽車云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黃。 9、祁紅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祁紅向以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并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 10、蘇州茉莉花茶花茶中最有名的一種,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蘇州茉莉花茶,約于清代雍正年間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歷史。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并以它作為制茶的原料。1860年時,蘇州茉莉花茶已盛銷于東北、華北一帶。蘇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產花季節的不同而有濃淡,其香氣依花期有別,頭花所窨者香氣較淡,“優花”窨者香氣最濃。蘇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為烘青,也有殺茶、尖茶、大方,特高者還有以龍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級花茶。與同類花茶相比屬清香類型,香氣清芬鮮靈,茶味醇和含香,湯色黃綠澄明。茶葉的分類 1.以色澤(或)分類:(七大 茶系) 茶類名 制作特色 代表產品 金茶發酵中金菌異化(發酵度80——100m)琥珀金茶 金茶最早發現于數千年前,《中茶志》中曾有提及。極品金茶遍體金色,泡出茶湯為琥珀金色。 生成,主要產地在湖南、福建。目前僅有湖南保持少量金茶原葉產地。金茶極其珍貴稀有。自漢朝起是皇室貢品。但是由于產量非常稀少而知名度低。金茶是 茶葉的最高代表,也是茶文化和技術的最高體現。經過數月或經年的自然發酵,金茶原葉中營養物質會凝聚成金色菌體,覆蓋于金茶表面。菌體經研究為冠狀散突菌,通俗來講就是年久的靈芝表面孢子所含的抗衰老物質。古人已經察覺到金茶的功效,所以金茶又被稱為“茶靈芝”、“金靈芝”、或者“瑤池仙茶”。大量的金茶原葉只可能有少部分茶葉能夠適度發酵,產生均勻的金色菌體。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龍井茶碧螺春蒙洱茶信陽毛尖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于加工時干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清綠茶。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占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黃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m) 霍山黃芽蒙洱銀針 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m) 白毫銀針白牡丹 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m)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但是安溪鐵觀音的新貴感德鐵觀音的 清香制法是沒有“綠葉紅鑲邊”的特征。特別是感德下村(霞云村、霞春村等)更是該做法的典型代表。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m)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黑茶 后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m) 六堡茶普洱茶渠江薄片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 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云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2.以季節分類: 1、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如六安瓜片)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于帶苦澀味的花青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如普洱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如鐵觀音) 4、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氣候逐漸轉冷后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如凍頂烏龍)
自己覺得好喝,喝習慣就好,跟價格無關的。
藏金尖茶不是綠茶也不是紅茶,而是黑茶的一種.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六大茶類之一,屬后發酵茶,主產區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陜西、安徽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安徽古黟黑茶(安茶)、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邊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陜西黑茶(茯茶)。金尖和康磚均是深受藏民喜愛的暢銷品。這兩個品牌大體制作的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藝 一樣,只是在配料的選擇上葉和梗的比例不同。這就形成了品茶時口感略微不同。一般說來,金尖配比的紅苔和茶梗要大于康磚。所以在口感上更濃,茶味厚重,藏茶的沖力更大一些。康磚中茶葉比例較高,口感純和一些。前藏居民喜歡喝康磚,后藏居民喜歡喝金尖。(由哈拉本倫山口,經奇里湖塔木薩齊到日喀則為南北走向分界,以西屬后藏,以東屬前藏)。金尖梗稍多,陳化后湯色以紅濃為特色,傳統標準的金尖稱為“枕頭茶”,2.5公斤一個的枕頭形放在大條包里正好四個“枕頭”(10kg),金尖耐熬煮,藏區把上好的金尖稱贊為“熬頭好”,因為經發酵后的茶梗反復熬煮后口感、香型都堪稱上乘,198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大慶,雅安茶廠受中央委托趕制“中央禮品茶”為了劑型的便捷和包裝,金尖正式建立了650g的標準型磚茶,目前該劑型也和枕頭茶一樣作為經典劑型來定制和收藏。
云南茶葉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為滇紅、綠茶、普洱茶、紫壓茶、花茶五大類,共一百多個花色品種。紅茶、普洱茶主要供出口,約占全省產量的一半,主要銷往港澳、東南亞、西歐等五十多個 和地區,綠茶和花茶主要供內銷,緊壓茶主要銷往西藏及省內部分民族地區。 1、滇紅 滇紅是云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功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主產于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紅河6個地、州的25個縣,滇紅于1939年在鳳慶試制成功,曾被英國女王置于透明器皿內作為觀賞之物,其品質可與世界上 的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紅茶相媲美。(1)滇紅功夫茶。系用云南大葉種芽葉加工而成,初制工藝分為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四道工序,精制方法劃分為本身、長身、圓身、輕身四條主要加工路線,經過繁復的篩分,分成許多篩號茶,最后拼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產品出廠。這種精工制作的方法,很花費功夫,故稱"功夫茶"。其總的特點是:條索肥碩粗壯,金毫特顯,滋味醇厚,葉底紅亮。根據產品質量的優次,功夫紅茶分為六個級別。各級別的品質特征是:一級:外形條索肥嫩緊實,鋒苗好,色澤烏潤,金毫較多;嫩香濃郁,滋味鮮、濃、醇,富有收斂性;葉底柔嫩多芽,色澤紅艷。二級:條索肥嫩緊實,有鋒苗,色澤烏潤,金毫較多;香氣嫩濃,滋味鮮醇,富有收斂性;葉底柔嫩,色澤紅艷。三級:條索肥壯緊實,尚有鋒苗,色澤尚烏潤,金毫多;香氣濃醇,滋味醇厚,有收斂性;葉底嫩勻,色澤紅亮。四級:條索肥壯緊實,呈烏黑色,金毫尚多;香氣純正尚濃,滋味尚醇厚,葉底沿嫩勻,色澤紅勻尚亮。五級:條索粗壯尚緊,色尚烏黑,有金毫;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尚柔軟,色澤紅勻。六級:條索粗壯欠緊,色烏黑稍泛棕,稍有金毫,香氣純和,滋味平和,葉底稍粗硬,色澤紅稍暗。(2)滇紅碎茶。是一種分清葉、碎、片、末不同體型與其品質等級基本相結合的紅茶,50年代稱為"分級紅茶",后改名為"紅碎茶"。 滇紅碎茶于1958年開始試制,1964年在全省范圍內形成規模化的大批量生產。毛茶產品以優良的云南大葉種一芽二三鮮葉為原料,經萎凋,快速揉切,適度發酵,兩次烘干制成,只是各工序的技術要求、掌握程度與滇紅功夫茶有所不同,精制程序沒有功夫茶那樣繁復,但原理基本一致。滇紅碎茶毛茶分為五級十等,成品茶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四個花色。滇紅碎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規格清楚,顆粒緊結,身骨重實,色澤調勻,沖泡后湯色紅艷,金圈突出,香氣馥郁,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適宜加糖沖牛奶飲用。 滇紅碎茶,現在全省各茶廠均有生產,以鳳慶、勐海等茶廠生產的檔次較高。同功夫茶一樣,滇紅碎茶暢銷國內外,蜚聲于廣大茶葉市場,主銷歐、美、亞三洲四十多個 和地區。 2、綠茶 云南綠茶包括曬青、炒青、烘青和蒸青以及各種名茶,遍及滇西南和滇南各茶區,主要供應內銷。(1)曬青茶。又稱滇青,是大葉種茶鮮葉經殺青、揉捻后采用太陽光曬干而成曬青綠茶。按其生產季節可分為:春尖、二水和谷花。高檔曬青茶具有色澤鮮綠,白毫顯露,條索緊直,鋒苗整齊,內質清香,滋味鮮純,葉底清綠的特色。滇青成品茶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和春玉五個花色。(2)滇綠。是用大葉種茶鮮葉經過殺青、揉捻、烘干而成的烘青綠茶,具有色澤綠潤,條索肥碩、緊直、白毫顯露,鋒苗完整秀麗,內質香氣鮮純,滋味醇厚? ??水色明亮,葉底嫩綠的特殊風格,烘青毛茶分為三級六等,成品茶稱為滇綠(分為1~3級)和滇綠碎茶、滇綠芹茶,少數地區也生產四級滇綠。(3)炒青。是云南大葉種茶鮮葉經殺青、揉捻、炒干而成,云南又稱磨鍋茶,生產數量不多。(4)蒸青綠茶。是云南大葉種茶鮮葉經蒸汽殺青、揉捻、烘干制成的綠茶,數量很少。(5)各種名茶。綠茶中的名茶品種繁多,最著名的有:昆明十里香、宜良寶洪茶、南糯白毫、宜春茶、蒼山雪綠、墨江云針、回龍綠玉茶、景谷大白茶、大關翠華茶、牟定化佛寺、龍山云毫、峨山銀毫、早春綠茶、云海白毫、尼諾茶。 3、普洱茶 普洱茶是久負盛譽的傳統歷史名茶。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泛指用云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經殺青、揉捻、曬干而制成的曬青茶。自唐宋以來,滇南產地的曬青茶即集中到普洱府(今普洱縣)銷售,普洱茶因此而得名。 普洱茶產于滇南的思茅和西雙版納兩個古老的茶區。"霧鎖千樹茶,云開萬壑蔥。香飄十里外,味醇一杯中。"這是人們對云南普洱茶產地及茶品質的贊頌。由于云南地處云貴高原,歷史上交通閉塞,茶葉運銷靠人背馬馱,從滇南茶區運銷到西藏和東南亞及港澳各地,歷時至少一年半載,茶葉在運輸途中,茶多酚類在濕、濕條件下不斷氧化,形成了普洱茶的特殊品質風格。在交通發達的今天,運輸時間大大縮短,為適應消費者地普洱茶特殊風格的需求,用曬青毛茶經高溫人工速成的發醇處理,制成了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緊茶兩種:普洱散茶外形條索肥碩,色澤褐紅,呈豬肝色或帶灰白色,按質量好壞分為五個級檔;普洱緊茶是由普洱散茶經蒸壓而形成,外形端正、勻整、松緊適度。依形狀不同分為碗形的普洱沱茶,長方形的普洱茶磚和七子餅茶。 普洱茶內質特點是: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葉底褐紅色,滋味醇厚回甜。性溫和、耐儲藏,適于烹用或泡飲,不僅可解渴、提神,還可藥用。經臨床試驗,證明普洱茶因有抑菌、降脂、減肥、 高血壓等作用而受到國內外人士的普遍喜愛和歡迎,年出口量一千多噸。 4、緊壓茶 緊壓茶是以曬青毛茶經過篩制、蒸壓成型的茶類,外形緊結端正,湯色橙黃,滋味醇和,香氣持久,主產于下關、昆明、景谷、勐海、鹽津等地。其花色品種有:(1)緊茶。古稱"牛心茶",俗稱"蠻應茶",系唐代因茶演變而來,歷史上揉制成帶把的心臟形緊茶。品質特點是:色澤烏潤,有白毫,香氣純正,滋味醇濃,湯色橙紅,葉底尚嫩欠勻,外形光滑整齊,茶柄完整。此茶主要供打酥油茶用。(2)餅茶。因形如圓形,故名餅茶。選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揀剔、蒸壓等工序加工而成。此茶飲用方法一般采用煨煮,即把茶葉放到茶罐中加水煨煮后,根據消費者習慣,加開水稀釋,再加上鹽或糖飲用。(3)方茶。原料和壓制工藝都同緊茶,只是形狀不同,壓制成正方形。(4)沱茶。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高級緊壓名茶。形狀似碗,下有一凹窩,像一個壓縮了的燕窩。原料采用云南大葉種青毛茶一級和二級各50%,通過拼配、篩分、色澤烏潤、外披白毫,馥郁清香,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爽回甜。(5)普洱方茶。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一級原料,精工篩制,蒸壓成正方塊狀。外形緊結端正,色澤墨綠,銀毫特顯,湯色黃明,滋味醇厚,香氣持久,葉底嫩勻。具有攜帶方便,耐久儲藏的特點,主要產于昆明。(6)康磚茶。產于鹽津縣,是主銷西藏南路邊茶中的一種。內 質特點是:色澤棕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紅褐,葉底花暗較粗。此茶主要供應西藏少數民族煮制酥油茶。(7)竹筒香茶。是云南特產名茶,是拉祜別具風格的一種飲料。產于西雙版納勐海縣和文山廣南縣底圩區,采用云南大葉種茶樹經殺青、揉捻后裝入生長一年的嫩甜竹筒內用文火烘烤制成。竹筒香茶外形像竹筒似的深褐色圓柱,具有芽葉肥嫩,白毫特多,湯色黃綠,清徹明亮,香氣馥郁,滋味鮮爽回甘的特點。既有茶葉的醇厚茶香,又有濃郁的甜竹清香,既解渴,又解乏。 5、花茶 采用濃郁芬芳的鮮花和上等滇綠窨制而成。因窨制的鮮花和茶胚不同,分為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珠蘭花茶、桂花香茶及大眾花茶、香茶。茉莉花茶又因茶胚級別的高低和窨花次數的多少,分為單熏、雙熏、叁熏。云南花茶的特點在于有濃郁的茶味,芬芳的花香,兩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飲后令人齒夾留香。 6、保健茶(1)三七茶。是三七葉、莖與適量茶葉科學配制而成的袋裝泡茶,因三七又叫田七,故又名"田七茶"。三七是云南文山主產的一種名貴中藥材,它的葉和莖等含有豐富的三七皂甙,有與人參相似的作用。三七茶具有清涼解渴,振奮精神,增強體質的保健功能,對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有良好的 作用。(2)絞股藍茶。是以云南茶葉為原料,以天然絞股藍作配料,經科學配制加工而成的。絞股藍是云南西雙版納生長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含有50余種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的皂甙,其中有4種皂甙與人參皂甙相同,是一種具有與人參相似作用的免疫增強劑,在我國有"南方人參"之稱。絞股藍茶既有云南茶葉色、香、味的特點,又具有護肝、催眠鎮靜、降低血脂、延緩衰老等藥理作用,特別對肥胖、胃潰瘍、偏頭痛等疾病具有 ,屬于珍貴保健茶中的佳品。(3)雪茶。云南雪茶是大理、迪慶、麗江地區的著名特產,因其形狀好似雪花,并產于雪山,故名"雪茶"。雪茶外形如空心草芽,色澤灰白,用開水沖泡后,湯白清澈明亮,香氣獨特,具有清熱 之效,對因傷風而引起的聲音沙啞有 。味美甘苦,能生津止渴。但由于它生長的生態環境特殊,因而產量有限。(4)苦丁茶。苦丁茶是采用云南的幾種野生植物的葉片為主要原料,經過科學的精工制作而成。這種茶含苦味素、葡萄糖醛酸、植物固醇、維生素B和C,以及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味爽可口,回味甘甜,湯色碧綠,具有防暑、止渴、生津等保健作用。
如果我們要選擇一兩個詞語來概括雅安,我以為,最能代表雅安的詞語不是昔日省會,也不是交通要沖,而是另外兩個詞語,它們是:茶馬古道、后花園。茶馬古道代表了雅安的歷史,而后花園,則是對今日雅安最形象的概括。茶馬古道很少有人知道,千百年來,就是在這方土地之上,在川滇藏三省區交界的大三角地帶,有兩條神秘的道路如兩股動脈,把內地和西藏緊緊相連。這就是茶馬古道。多少年來,青藏高原和內地之間就存在著這兩條漢藏交往的古老通道,它既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勢最高最險的政治、經濟和宗教傳播的文明古道,也是 用人和馬的腳力踩出來的艱辛之道。眾所周知,是茶葉的原產地,尤其是與西藏毗鄰的四川和云南更是茶葉的主要產區。與這兩個地區唇齒相依的西藏,雖然對茶葉十分渴求,卻由于酷寒的高原氣候,茶葉無法種植,只能依賴于川滇茶葉入藏。在以馬匹作為主要動力的年代,中原地區主要為農區,不產馬匹,西藏卻盛產良馬,這種出產的互補性使漢藏兩個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馬互市產生了,茶馬古道也就在歷史的深處呼之而出。兩個民族和兩個地區在這種互補式的交往中相互依靠,一直走過了上千年的歷程。茶馬古道的路線大致有兩條:一條從云南普洱茶的產地普洱縣出發,經大理、麗江、迪慶、德欽,到達西藏的昌都另一條則從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至昌都。兩條道在昌都會合后,再抵波密和拉薩,爾后輻射至藏南的澤當和后藏的江孜、亞東。作為茶馬古道北線的起點站,雅安的重要性可用得上舉足輕重來形容。正是千年來不絕如縷的這條古老商道催生了雅安的歷史與文化,要打量雅安的昨天,離開了茶馬古道這四個字就無從談起。雅安既是茶馬古道川藏線的起點,也是最早向西藏輸入茶葉的原產地。宋代時官府曾在這里設立過“茶馬司”,清代更被指定為專為藏區生產茶葉的基地之一。盡管歷代的志書和土著的口碑津津樂道的總是本地如何給皇帝供奉了何種貢茶,但真正影響深遠的歷史卻寫在茶馬古道上。今天,當眾多的公路和航線從內地直指西藏邊地,茶馬古道已基本喪失了意義,但茶文化卻成為雅安最重要最本質的歷史遺傳,它就如同這個城市的靈魂,浸入到了城市和人共同書寫的記憶之中。蒙山是雅安境內的一座海拔不到2000米的山峰,卻因一句“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而為人所皆知。蒙山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區之一。早在遙遠的西漢,山茶祖師吳理真便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被列為貢品起,歷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宗時都把它選為專用之物,一直沿襲到900多年后的清代。宋代,官府在雅安設立了茶馬司,也就是管理茶馬貿易的官方機構。今天,幾度毀棄又幾度重修的茶馬司辦公遺址仍在新店鎮上。茶馬古道是輝煌的過去,是浸入了部分雅安人血脈中的先人的血型。當時光如同過隙的白駒流逝而至當代,雅安城仿佛從一個悠遠而舒心的大夢中清醒。看看四周,過去的時光已經不再,茶馬古道上不再有那些清脆的馬鈴聲響在蒙蒙的細雨里,祖先的輝煌歸還給了祖先,生活卻還要繼續。從成都到雅安,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縮短了這兩個城市的距離,雅安便從茶馬古道的起點一躍而成為成都的后花園。人們常認為成都人生活悠閑,其實與雅安人相比,成都人未免小巫見大巫:中等城市的秀麗和旅游城市的定位,使這座城市有著眾多可供體閑的去處。不論是大名在外的碧峰峽,還是游人津津樂道的寶興大熊貓,甚或只是青衣河畔那些收費低廉卻特色獨具的茶樓和小酒館,都使這座城市永遠有一種散漫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后花園秀麗的山川與悠游的生活,決定了這座城市居民的性格傾向于大度與平和。據史料記載,在唐朝和清朝時,雅安都曾出現過九世同堂的長壽家族。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向碧峰峽長壽山九世同堂的陳氏家族頒賜了“華夏 家”的金匾,至今仍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俗語稱雅無三日睛,蒙蒙的細雨為這座城市贏得了雨城的別稱。那種無邊無際的細細絲雨不僅是柔美的,也是柔情的,它使這個城市有一種天然的恬淡與悠游。一年365天,雅安細雨霏霏之日便有180天之多,年降雨量1800毫米以上,五顏六色的雨傘花兒一樣綻放在濕漉漉的街巷之間。關于雅安多雨,民間口耳相傳的說法是當年女媧補天時偶爾疏忽,一不小心就在雅安的上空造成了一道縫隙,所以雅安歷來多雨。其實,究其實質,雅安能贏得雨城之稱,是和它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的:雅安的西側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而東面則是平疇千里的四川盆地。雅安處于這兩種天壤之別的地貌環境之間,常受高原下沉氣流和盆地暖濕氣流的交互影響,加上從印度洋來的西南季風挾帶大量水汽,常繞高原東移進入雅安境內,這幾種氣流相互作用,使雅安不但雨日多、雨時長,而且雨量大。雅魚和雅女與雅雨并稱為雅安三絕,而這三者的完美結合,恰好更加凸顯了雅安作為成都后花園的主要元素。雅魚是一種體形修長的秀麗之魚,它的學名叫齊口裂腹魚,又稱丙穴魚,主產于雅安境內周公河的丙穴河段。用滎經砂鍋烹制的砂鍋雅魚,肉質細嫩、鮮美,一食之余,終生難忘。更彌足珍貴的是,雅魚至今難以人工飼養。美麗的雅女往往是那些在雅雨中飄動的花傘的主人,她們為這個花園般的城市增添了一道絕美的靚點。有人評論說:雅女沒有蓉城女子那種我是美女我怕誰的驕傲;也不同于山城妹子把柔情和囂張寫在臉上的火辣,雅女們就像碧峰峽中一潭清澈透明的泉水,有一種無言的溫情和恬靜。對生活在今天的雅安百姓而言,先人的歷史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精彩的生活卻留給了當代和未來。雅安,當這個城市不再以一個繁忙的邊地重鎮的形象彰顯它的業績時,生活便回到了平淡與安詳之中。當無邊的絲雨若有若無地飄拂著,古老的街巷都亮起了一盞盞橘紅的燈光;走在這樣的風中,走在這樣的雨里,你既可以觸摸到由茶馬古道寫就的煌煌巨著,也能聆聽到由雅安三絕變奏出的后花園交響。從遙遠的古代到今天,從重鎮到花園,雅安,這個城市的靈魂已經躍然于紙上……
還沒有人回答
在過去,黑茶以強大的消食作用和去油膩功效一直被我國邊疆少數民族所喜愛,可以說是邊疆、蒙古、藏族同胞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