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將茶作為主料或配料來佐菜,制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茶菜,就形成了一桌豐盛的茶宴,一起來看看云南這些有茶參與的美食。普洱茶燉排骨排骨既有濃郁的肉香,又有香滑的湯汁。可否試過,一邊食肉,一邊排油呢?普洱茶用來泡飲有減肥消脂的功效,入菜則可去油膩、清腸胃。將普洱茶與排骨一同燉煮,既可消除排骨多余的油脂,又使排骨染上茶湯紅艷的色澤,吃起來軟嫩鮮美之余,還有滿口的茶香,普洱茶搭配排骨的做法比較多樣,可燉也可蒸。普洱茶燉排骨,就是將普洱茶葉沖泡后,取茶湯入燉鍋,然后加入排骨燉便可。普洱蒸排骨做法則是,普洱茶葉沖泡,茶葉與茶湯一起倒入排骨中,然后放入蒸鍋蒸熟即可。雪地春色“雪地春色 ”因其菜品呈現白色和綠色,酷似冬末春初的場景而得名。此道菜品是用云南當地小黑豆磨制而成的嫩豆腐,加以肉末、醬料、黑木耳、泡開的新鮮回龍茶葉水小火慢燉而成。慢燉中茶水慢慢浸入豆腐中,豆腐的嫩與茶水的苦澀相互交融,起鍋后用綠茶加以點綴,故名雪地春色。此道菜品中豆腐鮮嫩,伴有茶香,回味悠長。涼拌茶居住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的基諾族,自古至今仍保留著用鮮嫩茶葉制作涼拌茶當菜食用的習慣,是極為罕見的吃茶法。涼拌茶以現采的茶樹鮮嫩新梢為主料,再配以黃果葉、酸筍、酸螞蟻、辣椒、大蒜、食鹽等制成。制作時,可先將剛采來的鮮嫩茶樹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然后放在清潔的碗內,再加入黃果葉、辣椒、大蒜等配料,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便成為基諾族喜愛的涼拌茶。普洱茶肘子油膩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茶奇妙結合在一起,便成了既解油膩又添茶香的美味佳肴。將陳年熟普洱茶置入茶杯中沖泡,取其第1至6泡茶湯備用。先用茶湯浸泡豬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鍋里燜,直至豬肘燉爛,茶香進入肉中。油膩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茶在這里相遇,成就了既解油膩又添茶香的豬肘。打油茶居住在云南的瑤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同胞十分好客,喜歡喝油茶。因此,凡在喜慶佳節,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瑤族打油茶一般用的茶葉是耐泡的云南大葉茶,制作時,先將鍋預熱,放適量食用油,待油面冒出陣陣青煙時,投茶葉入鍋不停翻炒,少許片刻,加入適量食鹽、芝麻再炒,隨后加水煮沸三至五分鐘,就可以將油茶連湯帶料盛起入碗了。這油茶如是自喝,那這樣一般就算打好了。但如果這茶要用作宴客或作慶典,那么這還不算完成,還必須細心配料,將事先準備好的香糯米、花生、玉米花、花椒、糖、鹽、芝麻等炒熟,放入茶碗中備好,然后將油炒燜煮過的茶湯,濾除茶渣,趁熱倒入之前裝有各色食料的茶碗。此茶茶香、油香,各色食料味齊具,香氣濃郁、滋味甘醇,沁人心脾。一旦打好油茶,主人就會請客人席坐,奉上油茶和筷子(用筷是為了食用茶碗中的食料)。居住在麗江市永勝縣的彝族同胞也有打油茶習俗。彝族打油茶用土罐預熱,加入炒米、花生、麻子、花椒、豬油、茶葉、糖、泉水,煮數分鐘后倒出分茶、品飲。彝族的打油茶滋味醇厚甘甜,是極好的保健飲料。腌茶云南景頗族喜愛的腌茶是一種以茶做菜的食茶方法。喝茶可以解渴,但吃這種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佐食。將茶鮮葉用鍋煮或蒸,再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后裝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緊,筒口用竹葉堵塞,將竹筒倒置,濾出筒內茶葉水分,兩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經二三個月后剖開竹筒,取出茶葉晾干裝入罐中,加香油浸腌,可以直接當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普洱冬茶粥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湯來煮粥。普洱茶的色澤決定了粥呈帶黑的顏色。將普洱茶加菊花泡茶,濾去茶葉,取茶湯備用。再將白米洗凈,加入茶湯及適量水煮粥,至湯汁黏稠加糖拌勻即可起鍋。由于普洱冬茶粥具有暖胃功效,秋冬季節食用特別合適。云南藏族酥油茶藏族民間有個諺語:“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千百年來,藏族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對上門拜訪的客人,藏族同胞首先會敬上一杯濃香撲鼻的酥油茶。出門遠行時,家人或親朋好友會提著酥油茶前來送行,祝福吉祥如意。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種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制作酥油茶,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成。與藏族生活環境相似的一些民族,亦有飲用酥油茶的習慣。寒冷的時候喝杯酥油茶,可以幫你驅寒;饑餓的時候可以充饑;吃肉的時候可以去膩;困了的時候,還可以解乏清醒頭腦。普洱茶香蝦普洱茶香蝦這道菜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普洱茶香與蝦肉的鮮香曼妙融合,既有蝦肉鮮美的口感,也有讓人唇齒留香的沁人茶味。這道菜在家就可做,將鮮蝦洗干凈,剪去須和頭部硬刺,開背挑去蝦線,瀝干水后,用花雕酒、姜絲、鹽腌制15分鐘入味,瀝干備用。此外,再收集適量茶湯備用。熱鍋后倒入油,爆香姜絲;放入蝦,爆炒約30秒后,加入生普茶葉,紅糖小半勺,邊炒邊倒入普洱茶湯,蓋上鍋蓋燜煮2至3分鐘。然后開蓋,大火爆炒,至湯汁變少后,調味炒勻,即可出鍋。普洱茶酥紅豆這道菜具有紅豆酥脆,茶香味濃的特點。先把紅豆煮熟,普洱茶用水泡開;鍋里放油,待七成熱時把紅豆、普洱茶加淀粉拌均勻下鍋炸酥,撈出瀝油;重新把鍋置火上,放油,下湯池老醬炒焦香,放普洱茶、紅豆,調入五香粉、鹽、味精、芝麻油出鍋裝盤,一盤普洱茶酥紅豆就做好了。普洱茶飯普洱茶飯是一種美味的茶膳,深受人們的喜愛,其做法也很簡單。將米提前浸泡半小時,然后準備適量的普洱茶湯。在電飯鍋中倒入浸泡好的米,注入和平時煮飯的水量相同的茶湯,按下煮飯鍵即可等待一鍋清香的普洱茶飯出鍋。普洱茶炒包漿豆腐普洱茶炒包漿豆腐云南風味特色明顯,是將云南兩種特色食材——包漿豆腐和普洱茶結合。因為包漿豆腐內含水分很多,因此炸的時候溫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好溫度后離火浸炸,反復將油鍋置于鍋上,小火慢炸至金黃色,這樣炸出來的豆腐,表層酥脆,內里軟嫩。普洱茶味苦,用它做菜,需要至少泡三次茶才好用,然后處理好后控干水分再進行油炸。將包漿豆腐和普洱茶都炸好后,鍋留底油燒熱,下入豆腐、紅豆、普洱茶,加鹽、丘北辣椒面翻炒均勻,出鍋裝盤即可。炸好的豆腐外酥里嫩,而普洱茶也酥脆清香。茶香雞制作茶香雞可以用鐵觀音、龍井茶、綠茶、普洱茶等。用鐵觀音制作茶香雞會讓雞肉有一絲甘甜的口感,選擇龍井茶制作的茶香雞香嫩鮮爽;用普洱茶制作的雞肉茶香味厚重......選擇喜愛的茶葉,將茶葉用紗布袋包起來然后沏上一大杯,放一邊備用。準備處理好的雞一只和干辣椒、茴香、香葉、肉桂、蔥結、姜片,生抽、老抽、鹽、糖等配料。用適量的姜片、鹽、米酒、生抽、白砂糖、老抽等反復揉搓按摩雞身,直到吸收充分,然后加入姜片、蔥段、蒜瓣,倒入泡好的茶水,腌制30分鐘備用。選用密封性良好,加熱溫度比鐵鍋高的砂鍋,將腌好的雞和調味汁倒入砂鍋,再加入適量的水,水剛好漫過整只雞即可,大火燒開后轉小火。選用砂鍋是因為砂鍋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原料,鍋內形成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有利于調味湯汁與食物的相互滲透,能更大限度地釋放雞肉的味道。在平底鍋中加油,開小火炸茶葉,切記火不可太大,否則茶葉味道會變得苦澀,將茶葉和油淋在雞身。一道茶香雞就做好了。做好的茶香雞賣相誘人,清香撲鼻,油而不膩
材料:茶葉一小碗 豬里脊肉250g 小蔥兩根 生姜一小塊調料:食用油 鹽 味精 嫩肉粉做法如下:1、豬里脊肉洗凈切絲,蔥姜洗凈切末,茶葉提前泡好。2、把泡好的一小碗茶葉放在漏勺里把水分瀝干,豬里脊肉放點嫩肉粉把肉攪拌均勻待用3、鍋內放菜油燒熱,火不要大,小火即可,油熱以后把茶葉倒入油鍋,等茶葉被炸干撈出,待用。4、再在鍋里放入姜末先煸出香味。5、接著放入肉絲炒至肉熟,再把炸干的茶葉倒入鍋里,根據自己口味放入適量鹽、味精翻炒均勻。6.起鍋后撒上些許蔥花點綴即可完成
1、取一小碗,調兩勺麻汁,依次加少量水順時針攪動,直至成汁。調兩勺味道一勺蠔油一勺辣椒油,調勻。2、炸花生,待涼后碾碎。3、辣蘿卜咸菜切碎。4、酸豆角切碎。5、沸水煮面,煮至稍有硬心出鍋瀝水。6、面條裝碗,再將上述材料順序加入 道 蝦仁炒蛋蝦仁和雞蛋,都富含蛋白質、鈣和磷,這些都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很多人不管是做西紅柿炒蛋還是蝦仁炒蛋或者其他類的炒蛋,都會把雞蛋炒老了,吃起來不夠滑嫩。下面會教大家一個小技巧,記得學起來哦!【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蝦仁250克、雞蛋2個、水1茶杯、油和鹽適量。2、雞蛋打入碗里,加1茶杯水攪拌均勻。(攪拌蛋液時加水是讓雞蛋炒出來嫩滑的關鍵。)3、蝦仁洗干凈后瀝干水分。4、大火熱鍋,下油燒熱,倒入蛋液,晃動鍋使蛋液凝固得更快。5、炒好的雞蛋盛出備用,鍋內再倒點油,下入蝦仁炒至斷生。6、倒入雞蛋,翻炒均勻后下鹽調味。第二道 欖菜茄子燜豆角素炒茄子和豆角時,加點橄欖菜進去調味,有種“踏花歸去馬蹄香”的韻味。橄欖菜還可以幫助消化和增進食欲。茄子富含蛋白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有清熱 、抗衰老和 凍瘡的作用。豆角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是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茄子1根、豆角一小把、蒜頭半個、橄欖菜一大勺、油適量、鹽少量。2、豆角切成3厘米左右的段。3、茄子切3厘米左右的長條,泡入鹽水中備用(泡鹽水是為了防止茄子氧化變黑)。4、鍋內下入足量油燒至7成熱,下入茄子煸炒至金黃色,盛出備用。(很多人做茄子都會把茄子放到油鍋里炸,我覺得那樣太油了,所以我都是下足量油,用炒的,這樣可以省掉很多油。)5、鍋內留油,下入豆角炒至變色,倒入茄子,下入事先切碎的蒜末。6、翻炒均勻后下入一大勺橄欖菜,炒勻,下少量鹽調味即可出鍋。第三道 回鍋肉“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食材中用到了青椒、蒜苗,而青椒中含有辣椒素,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和增進食欲。蒜苗則有抑菌殺菌、消積食和醒脾的作用。【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三層肉200克、青椒半個、紅甜椒半個、蒜苗1根、姜3片、蒜頭3~5瓣,醬油、料酒、油、鹽等適量。2、三層肉洗凈,冷水下鍋煮開,肉變白了撈出用冷水沖涼。3、將肉切成薄片,青椒和紅甜椒切小塊。4、蒜苗切段、蒜頭拍扁去外衣備用。5、熱鍋下入姜片和蒜頭煸香,下入三層肉片,繼續翻炒。6、淋少量醬油,翻炒上色。7、下入蒜苗、青椒和紅甜椒,繼續翻炒至菜類斷生,即可裝盤。第四道 普洱蹄髈普洱茶有獨特的香氣,滋味濃厚。具有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 等多種功效,普洱茶含有脂肪酶,這種脂肪酶可以將腸道中的脂肪消耗和分解掉,很適合想要“減肚子”的人士。普洱茶吃了可以喝,還能用來做菜。這道普洱蹄髈,就是用的普洱茶來調味,被分解掉脂肪的蹄髈怎么吃都不擔心發胖。【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蹄髈1個、普洱茶葉8克、冷水200克、八角2個、香葉2片、生抽2個、蔥1根,冰糖、花雕酒、姜等適量。2、普洱茶葉和冷水下鍋,煮開后轉小火慢煎成濃茶,時間約10分鐘。3、蹄髈洗凈,去骨,切成方塊。4、冷水下鍋焯透后撈出沖洗掉血沫。5、蔥打結,姜切片。6、所有食材全部放入高壓鍋內,蓋上鍋蓋,上氣后轉中火壓15分鐘。第五道 蘿卜紅燒肉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中醫認為蘿卜有行氣、 化痰、除燥生津、清熱懈毒等功效。營養方面,蘿卜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維生素C、葉酸、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體內廢物的排出。【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蘿卜1個、三層肉250克、魷魚干1小個、八角2個、花椒一小把,蔥、姜、醬油、蠔油、料酒、鹽、油等適量。2、三層肉洗凈切大塊,用料酒和姜片腌15分鐘。3、蘿卜去皮、洗凈、切塊,魷魚干切條備用。4、鍋內下少許油燒熱,下入八角、花椒、蔥花、姜片炒出香味。5、下入三層肉翻炒至豬肉變色。6、加入蘿卜塊和魷魚干翻炒均勻,加入醬油、蠔油繼續翻炒上色。7、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倒入高壓鍋內,燒開后壓10分鐘。第六道 板栗燒排骨板栗的營養豐富,又被稱為“腎之果”,任何人都可以吃。有補腎健脾、強身健體、益胃平肝等功效。【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排骨250克、板栗100克、桂皮1個、香葉2片、八角2個,姜、花椒、白胡椒粉、老抽、生抽、鹽等適量。2、排骨洗凈焯水后撈出,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板栗可以買去皮的,方便。3、熱鍋下油,下入排骨煸炒,再下老抽和生抽翻炒上色。4、下入姜片、八角、桂皮、香葉翻炒出香味。5、加入沒過排骨的水量,再下入板栗、白胡椒粉和少量鹽。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后轉中小火燜。6、湯汁收到一半還少時,轉大火收汁就可以出鍋了。(時間忘記看了,大家看著辦哈!)第七道 紅燒豬皮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減慢機體細胞老化,所以經常食用豬皮可以滋潤肌膚、光澤頭發、減少皺紋、延緩衰老。【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豬皮300克,蒜頭、姜、紅辣椒、五香粉、花椒粉、料酒、生抽、老抽和油等適量。2、豬皮洗干凈后先焯一遍水,熱鍋熱油下入姜、蒜、辣椒煸香。3、下入豬皮炒至變色。4、下料酒、生抽、老抽,翻炒上色。5、下五香粉、花椒粉,繼續翻炒均勻。6、倒入清水,沒過豬皮的量。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燒1個小時左右。7、一小時后,大火收汁,一盤Q嫩彈牙的紅燒豬皮就出爐了。第八道 可樂雞翅雞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對保持皮膚光澤、增加皮膚彈性都有好處。而且雞翅還有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強腰健胃等功效。【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雞翅500克、可樂1罐,姜、蔥、料酒、生抽、五香粉和油等適量。2、雞翅洗凈瀝干水份,姜切片,蔥切段。3、鍋內放油燒至7成熱,下入蔥段和姜片煸香,再放入雞翅煎。4、煎完一面后翻過來煎另一面,兩面都煎至金黃色。5、倒入可樂,生抽,料酒和五香粉,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后轉中火煮至湯汁收干。第九道 花雕酒燉鴨鴨肉的蛋白質含量比畜肉高得多,味甘、咸,性微涼,有補陰益血、清虛熱和利水的功效。【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鴨子半只、花雕酒100毫升、八角2個、醬油2茶匙、老抽1茶匙、冰糖1湯匙,黑木耳、蔥粒、姜絲和鹽等適量。2、鴨肉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沫,盛出瀝干水分。3、熱鍋熱油,下姜絲炒香后,放入鴨肉煸炒之變色。04、倒入花雕酒。5、下入老抽、醬油、冰糖、鹽和八角,加入沒過鴨肉的清水。6、大火燒開后,下入黑木耳,轉小火燉30分鐘后,大火收汁,盛出撒上蔥花即可。第十道 紅燒豬蹄豬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且脂肪含量比肥肉低。除了能 皮膚干癟起皺,還能增強皮膚彈性和韌性,對延緩衰老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都有很好的作用。【制作方法】1、準備食材:豬蹄1只、香葉2片、桂皮1個、八角2個,冰糖、姜片、醬油、陳醋、料酒、白胡椒粉、鹽、蔥和鹽等適量。2、豬蹄洗凈,加姜片冷水下鍋,水開后再煮5分鐘,撈出,冷水沖掉表面血沫。3、鍋里放油,冰糖,小火加熱,用鍋鏟輕輕攪動,直到冰糖融化,且出現泡泡。4、加入豬蹄,翻炒上色。5、放入香葉、桂皮、八角和姜片,繼續翻炒。6、炒出香味后,加入醬油、陳醋、料酒和白胡椒粉,翻炒均勻。7、將豬蹄倒入高壓鍋,加入沒過豬蹄的水,調入適量鹽巴,蓋上鍋蓋,上汽后,中火壓15~18分鐘。。7、拌勻即可。
普術7個關鍵點
面海拔高,南面海拔低,而氣溫就北低南高,南北氣溫與海拔是成反比的;陽光雨量就北少南多,南北氣溫與南北陽光雨量是成正比的。就是因為這種地理環境導致普洱茶的湯質北苦南澀。如臨滄北部都較苦,而臨滄南部就比較澀了。
除了以上地理環境因素外,還有一個大因素就是工藝問題,講師傅技術了。工藝問題有以下:
采摘時間,當然普洱5月前采摘比秋茶好,秋茶往往較苦。
萎凋整理,很多人不了解這個,就是在通風處,將剛摘下茶葉放在簸箕均勻攤開,讓茶葉水份自然蒸發,茶葉會變軟,這個過程若水份蒸發不夠,茶湯就會苦了,久久不化,但若水份蒸發過久,茶葉又不耐泡了,茶湯也薄。
殺青處理:多數小廠都有殺青機,而大部分農家還用大鐵鍋,若好茶有好師傅,傳統的做法更好。好了,一旦師傅對溫度掌握過高,茶湯會帶些酸,若掌握溫度過低,茶湯就會有青味。
揉捻過程:這是巧妙化學反應(特此聲明不添加任何化學元素),跟我們南方人揉咸菜手法一樣,我講手法哦,不是方法,呵呵,咸菜要加鹽,茶葉不用哦。哦,這個也有機器化了,市場有買。若人工揉捻不足湯質薄,過度揉捻湯色濁、苦澀重。我喝普洱最挑剔之處。個人因素,個人喜好,不要血噴。
毛茶干燥處理:若高溫干燥會有微酸水薄,但干燥不足,茶湯會變紅還會苦,這個過程也是苦之因素之關鍵。
蒸壓處理:將蒸好的茶倒入三角布袋,有些機器壓,有些用石磨壓,我喜好靚茶用石磨壓。若蒸壓時間過長和溫度過高,茶菁條索不明顯,反之則茶餅松散難成型。
成品干燥處理:若高溫干燥,茶水薄,但香氣顯,沒干燥好則會霉變;若太陽直曬有“太陽味”,茶餅表面紅,湯也有點紅,湯質薄。建議在有太陽之日在特別通風陰棚里或屋檐下陰干。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我們親切的簡稱為三高,三高雖然常見,但并不是小事,他們血壓、血糖、血脂本身只是一種指標,但如果患者沒有及時進行控制,可能會引發多種相關疾病,危及生命。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患者中是否有你的親友?以下4類人最容易得三高:1.伏案加班到深夜的白領。2.一天不喝酒就難受的酒鬼。3.喜歡吞云吐霧的煙民。4.樂于海吃海喝的老板!那么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喝什么茶好?1,綠茶、烏龍茶、普洱生茶、黑茶。常飲發酵度低的茶可軟化血管,降低過高的血脂、 動脈硬化,并能防止和減少皮膚中黑色素的沉積。經科學證實,綠茶可減少放射線對人體的危害,有一定 作用,行家稱其為跨時代的健康飲料。2,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擴張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壓。同時經常飲用山楂茶,對于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 。其飲用方法為,每天數次用鮮嫩山楂果1—2枚泡茶飲用。針對這三種疾病,除了按時吃藥之外,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其他的事項。三高人群要少吃動物油及糖,奶油,不狂飲暴食,勿飲烈酒,咖啡和濃茶。不能多攝入鹽分高的食物,比如腌制的食品(醬菜等)那樣會使得血管更脆,血管壁更厚,還有不能食用油脂過多的食物,油炸的,油煎的食物,還有肥膩的肥肉。平時可以吃一些有降三 果的食品,比如洋蔥、黑木耳、燕麥、玉米、山藥、海藻、銀耳等。
很多茶友都知道用蓋碗或是紫砂壺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講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應該不知道,現在我們采用的泡茶只是其中一種泡茶方法而已,還有其他幾種失傳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 今天就帶你穿越到過去,一起感受下歷代茶人的泡茶,飲茶始于西漢,西漢以來,茶的烹飲方法不斷發展變化。大體說來,從西漢至今,有煮茶、煎茶、點茶、撮泡法四種烹飲方法。1、煮茶法唐代以前無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葉煮飲,唐以后則以干茶煮飲,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數民族流行。漢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此羹湯吳人又稱之為“茗粥”。唐代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陸羽《茶經·五之煮》就記載:“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晚唐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成界諸山,散收,無采早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代煮茶,往往加鹽蔥、姜、桂等佐料。2、煎茶法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團餅茶經過灸、碾、羅等工序,成細微粒的茶末,再根據水的煮沸程度(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鍋邊緣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在二沸時投茶煮,然后分飲。具體過程就是:當鍋內的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并微有沸水聲時,是第“一沸”,這時要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嘗嘗水的味道。當水煮到鍋的邊緣出現連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時候,是“二沸”,這時需舀出一瓢開水,用竹夾在水中攪動使之形成水渦,再用量茶小勺取適量的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滾時,是“三沸”,這時將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鍋內,使開水停止沸騰。此時,鍋內茶湯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餑,但需及時將茶沫上形成的一層黑水膜去掉,因為它會影響茶湯的味道。然后再將茶湯均勻地舀入三個或者是五個茶盞中,而每盞的茶沫要均勻,陸羽認為茶湯的精華就是這茶湯上面的沫餑。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與煮茶法不同之處: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時投入“茶末”煮。3、點茶法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范的程序。區別與煎茶之處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時投茶煮,而是將茶末適量入盞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湯提點”(煮水瓶)注入盞中,先是調成膏狀,再接著注水,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為止。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現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干,自然稱為“咬盞”。宋代點茶時強調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沖點出茶的色、香、味。宋代點茶,煮水改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因為很難用眼辨認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聲音來判斷煮水。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看來,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茶盞、點茶(調膏、擊拂)。4、撮泡法明始,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逐漸代替了唐代餅茶煎飲法和宋代末茶點飲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壺或蓋甌中中,以沸水沖泡,再分釃到茶盞(甌、杯)中飲用。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點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時期才流行。朱元璋罷貢團餅茶,遂使散茶(葉茶、草茶)獨盛,茶風也為之一變。散茶代替龍團鳳餅,炒茶工藝逐漸流行,六類茶類開始逐步確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續。
還記得高中時候,我的同桌抱著一個水杯喝茶,我剛好口干舌燥,讓她倒給我一杯,一口喝下去把我苦得齜牙咧嘴,我問她喝的是什么東西?她告訴我:苦丁茶,清熱 還能減肥的。那就是我 次喝到苦丁茶,后來也碰到一些朋友,他們也會喝苦丁茶,雖然我一直不理解,這種苦味的東西有什么魅力,但是作為一種茶,在記載中確實有一定對健康有利之處。苦丁茶的主要效果是能夠疏風清熱,如果說平時總是口舌生瘡,上火喉嚨痛,或者牙齦腫痛,那么喝點苦丁茶可以幫助清熱 ,去火清火。現代研究發現,苦丁茶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有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比如鐵、鋅、錳、銅、硒等等。研究發現,苦丁茶可以幫助平穩血糖,降低血脂,所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可以適當喝點苦丁茶。在我們吃了大魚大肉之后,苦丁茶也可以用來解除油膩。苦丁茶不能泡得太濃,那種苦太濃了簡直就是自虐啊!淡淡的苦丁茶還是可以喝的,如果多喝幾次,會發現苦丁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還可以清新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