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又稱不發(fā)酵茶。是以適制的茶樹嫩芽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藝制成的茶葉。我國綠茶生產歷史最久,品類最多,產量最多(約占茶葉產量的70%),其外觀造型千姿百態(tài),香氣、滋味各具特色,湯清葉綠,十分誘人。綠茶按其干燥和殺青方法的不一樣,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的品鑒方法如下:1、色澤-——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2、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3、口味——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4、外形——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松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葉炒青和烘青哪個好?不同的茶葉適合不同的干燥。一款茶葉能用什么樣的干燥,用什么樣的干燥更好是經過無數次試驗得到結果。比如說西湖龍井適合用炒青的,黃山毛峰適合烘青的。比如炒青茶:凡是用鍋炒干的綠茶均稱為炒青茶(如龍井、碧螺春、雨花茶等)。烘青茶:凡是用烘籠或烘干機烘干的綠茶均稱烘青茶(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橋銀峰等)。等等……
宋代。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已有臘面茶、散茶、片茶3類,制法不同。片茶即《茶經》所說的餅茶。臘面茶既蒸且研,比餅茶進步,是建州(今福建建甌)特產。散茶蒸后不搗不拍,而非餅形的散葉茶?!端问??食貨志》:“茶有二類,日片茶,日散茶。片茶蒸造實卷摸中串之,惟建劍則既蒸而研,編竹為格,置焙爐中,最為精潔,他處不能造。有龍風、石乳、白乳之類十二等?!⒉璩龌茨?、歸州,江南、荊湖,有龍溪、雨前、雨后之類十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