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十大縣城中上饒縣占地2240平方千米,是當地非常有實力的縣城,盛產茶葉、筍干等等,如今該縣城也憑借著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綜合實力有較大的提高,還是我國百強幸福縣之一。
江西十大富縣有上饒縣、南昌縣、鄱陽縣、信豐縣、玉山縣、修水縣、蘆溪縣、興國縣、泰和縣、吉安縣。
一、上饒縣
在江西十大縣城中上饒縣占地2240平方千米,是當地非常有實力的縣城,盛產茶葉、筍干等等,如今該縣城也憑借著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綜合實力有較大的提高,還是我國百強幸福縣之一。
二、南昌縣
南昌縣是江西省南昌市下轄的縣,縣城內有相當完善的交通體系,農業、漁業產業經濟發展速度快,所以該縣城還有著江南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
三、鄱陽縣
鄱陽縣地處 江西省的東北部,總面積4215平方公里,所處的地理位置是當地重要的經濟圈,加上縣城內多樣的資源,每年三大產業的生產總值和實力穩居不下。
四、信豐縣
信豐縣是江西省的歷史名縣,該縣地處當地中部位置,交通優勢明顯,礦產資源和農業發展的資源豐富,如今已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還是著名的臍橙之鄉。
五、玉山縣
玉山縣總面積1731.2平方公里,下轄得有11個鎮和5個鄉,自古以來該縣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全年氣候溫和,日照充足,擁有的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不少。
六、修水縣
在江西十大縣城中修水縣占地4504平方千米,位于江西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可以說是相當的優越,所以極大的促進了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
七、蘆溪縣
蘆溪縣位于江西省的西部,總面積968平方千米,溫和的氣候,分明的四季很適合居住,縣城內森林覆蓋面積大約有五百平方公里,加上完善的交通讓經濟實力排名在當地靠前。
八、興國縣
興國縣地處江西的中南部,下轄7個鎮和18個鄉,該縣城的建縣歷史非常悠久,出過不少的名人和名將,地形以山脈為主,氣候條件不錯,植物資源比較豐富。
九、泰和縣
泰和縣占地2667平方公里,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建縣時間久,所以在縣城內能看到不少的歷史遺跡,如今縣城的綜合經濟實力已不容小覷。
十、吉安縣
在江西十大縣城中吉安縣2117平方公里,位于江西省的中部,據統計縣城內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三萬元左右,各大產業經濟體系也建設得很完善。
感謝邀請,首先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做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江西省和產茶大省我的家鄉福建是毗鄰的省。
更是和我的家鄉武夷山只有“一步之遙”
江西的地理地貌和武夷山也是有一定的近似度。
雖然能被人口口相傳的名茶不多,但是不代表江西省不是個“寶藏”省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江西省的茶品吧。
江西茶的歷史江西省茶葉歷史悠久,早在東漢年間,傳入我國時,廬山就有僧人采野茶和南城麻姑茶用仙泉烹茶待客的傳說。唐貞觀年間(785—805年),江西劃屬江南區,成為當時我國的七大茶區之一其產地有歙州(婺源),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洪州(南昌)等地。產量多集中在浮梁縣唐天寶元年,(742年)年產達700萬馱,稅15萬貫。故將浮梁作為茶之代名詞,稱茶商為浮梁之商。江西茶有哪些江西的茶葉較為出名的包含了綠茶、紅茶和其他名茶。
其中最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綠茶一般有:廬山的廬山云霧、遂川的狗牯腦茶、婺源的茗眉、大鄣山云霧茶、梨園茶、井岡山的井岡翠綠、臨川的竹葉青等等。
紅茶有修水的寧紅、鉛山的河紅、浮梁的浮紅等等。
小結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茶葉,代表著一方水土。
當然泡茶,江西的茶品你都喝過幾種呢?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地了解茶。
歡迎各位朋友點贊關注,提出不同建議在評論區里進行討論。本文由茶人陳馨原創撰寫,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葉知識,快來關注茶人陳馨。感謝閱讀。我姓馬,家里的長輩很多,但大都遺散各地,曾經最早的家譜是有的,但歷經滄桑洗禮早已丟失,后經家族尊長商議在2016年得以重新編纂留給后人謹記,家譜的重要性是一個家族的血脈傳承,是表達對祖先的敬意、感恩、不忘本,從古至今前輩人是如何走過了春秋風華,歷經了那些磨難和挫折進而保全了家族的興旺得以延續,無論是流浪、是達官顯貴、是普通百姓,祖先到底是誰,家族是從哪里起源皆有載錄,我是家族譜中第十二代孫,據祖上流傳教我所知,我們家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出的,具體考證是有的,族中最長者名叫馬銘福,也就是有記載的 代祖先,在家譜中名望最高的是我的祖爺爺馬席珍,曾就任咸豐皇帝時的要職——內閣中書,相當于現在總理的職能,后來我拍攝了紀錄片《馬家大院》以敬祖先,片中的內容全部屬實,馬家大院的那個時代算是最輝煌的時代,創辦實業,興辦教育,提倡清廉,憂國憂民,德高望重,在當地有著很大的社會影響,祖先的光輝得以保留和記載,會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行為與處事,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沒有祖先的叮嚀后人容易犯錯誤入歧途,對祖先的敬重就從家譜開始,中華傳統不能丟!
公交車站是吉安交通網絡重要站點之一, 經過的線路有101路,103路,10路,12路,1路,203路,206路,208路,211路,213路,217路,7路公交線路;城北市場→城北市場 [42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1城北市場站2城北加油站3韶山路口站4鷺洲路口站5站6陽明路口(附屬…7中山路口(中心…8生資公司站9廬陵竹園站10老國道路口站11禾埠橋站12三角塘站13天外天站14文天祥紀念館站15縣公安局站16縣婦保站17縣廣場站18縣車站19縣交警大隊站20縣站21縣醫院站22縣茶葉果品公司站23進修學校站24啤酒廠站25吉安糖廠站26君山湖度假村站27縣二中站28富川路口站29陽光醫院站30小天鵝站31高新開發區站32井岡山卷煙廠站33三角塘站34禾埠橋站35老國道路口站36廬陵竹園站37軍分區站38中心醫院(…39站40市水務局站41區公安局站42城北市場站全部站點103路曾家→城北市場 [31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1曾家站2錦源站3永和鎮站4下村站5浩倫集團站6生物研究所站7天人集團站8金頂藥業站9市高新區站10孰厚鎮站11陽光醫院站12君山湖站13縣委黨校站14縣中醫院站15高燈站16縣站17縣車站18縣婦保站19縣公安局站20文天祥紀念館站21三角塘站22禾埠橋站23老國道路口站24廬陵竹園站25生資公司站26中山路口站27中心醫院站28站29市水務局站30區公安局站31城北市場站全部站點10路中醫院→中醫院 [15站]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1中醫院站2貿易廣場站3青原車站4海關大樓站5梅苑小區站6吉安賓館站7城北車站8鷺洲路口站9站10中心醫院站11城南車站12城南圓盤站13青原山中學站14青原區行政中心站15中醫院站12路衛生學校→井岡山大學 [17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1衛生學校站2趙公堂站3吉安四中站4井岡山醫學院站5中山路口站6中心醫院站7站8市水務局站9區公安局站10城北市場站11城北車站12有線電廠站13吉安賓館站14梅苑小區站15開發區轉盤站16師院路口站17井岡山大學站1路盛世→正丙角恒榮新村 [8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0: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0:301盛世站2中心醫院站3站4交警支隊站5白塘醫院站6畜牧獸醫局站7吉州大道站8正丙角恒榮新村站203路科技園→ [19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1科技園站2興橋鎮站3興中路口站48公樁站57公樁站6回歸園站7消防支隊站8湘贛酒家站9高峰麻油廠站10紅衛墾殖廠站11衛生學校站12趙公堂站13吉安四中站14五岳觀市場站15井岡山醫學院站16吉福路口站17中山路口站18陽明路口(附屬…19站206路造紙廠→陽明西路 [13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18:301造紙廠站2石溪頭糧庫站3宋家坊站4友利電站5城北市場站6城北加油站7韶山路口站8鷺洲路口站9站10交警支隊站11白塘醫院站12糧食車隊站13陽明西路站208路青原山→吉安大橋下 [21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1青原山站2農校站3中醫護理站4齋樓站5莊塘站6圳背村站7天立花園站8貿易廣場站9青原車站10吉安武校站11開發區園盤站12有線電廠站13城北車站14城北市場站15城北加油站16韶山路口站17鷺洲路口站18站19新華書店站20步行街站21吉安大橋下站211路樟山鎮→陽明西路 [13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18:301樟山鎮站2楊家站3長亭上站4眾源藥廠站5吉州工業園站6友利電站7武警支隊站8城北市場站9韶山路口站10水務局站11站12交警支隊站13陽明西路站213路橋上→吉安大橋 [20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18:301橋上站2平湖站3田心村站4天玉鎮站5青原區工業園站6梅林工業園站7河東開發區站8開發區圓盤站9梅苑小區站10吉安賓館站11有線電廠站12城北車站13城北市場站14城北加油站15韶山路口站16鷺洲路口站17站18新華書店站19步行街站20吉安大橋站217路長塘鎮→陽明西路 [20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45-18:301長塘鎮站2長塘中學站3傳染病醫院站4大塘站5路口村站6楓樹坑站7黃泥塘站8石虎嶺站9罐頭廠宿舍站10肉聯廠站11武警支隊站12城北市場站13城北加油站14韶山路口站15鷺洲路口站16站17交警支隊站18白塘醫院站19糧食車隊站20陽明西路站7路四方圓→四方圓 [26站]返程線路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6:30-21:001四方圓站2福音堂站3新村小學站4西苑小區站5中心車站6站7郵電大樓站8城北車站9 醫院站10區建設局站11廣電局站12廬境園站13米西賓館站14甘雨亭站15書街口站16吉安大橋西站17步行街口站18消防大隊站19吉安五中站20吉州賓館站21長途車站22云天賓館站23西苑小區站24新村小學站25福音堂站
宜昌自古人杰地靈,或生于此,或長于此,或為官于此者,或名垂千古者不勝枚舉。從宜昌走出多少歷史名人?或有多少歷史名人踏足于此呢?今天,宜旅君就帶你數一數~
中華民族的母親:嫘祖
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宜昌遠安的西陵山中有雷家沖,為嫘祖故里。唐朝趙蕤 (ruí)題嫘祖碑文說:“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旨定農桑,法制衣裳。”
每年農歷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這一天,宜昌遠安的嫘祖鎮都會舉辦盛大的嫘祖文化節,以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母親。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秭歸樂平里人。屈原是文學史上 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一生主要活動在楚懷王時期。他對內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積極主張聯齊抗秦。后因小人誣陷自沉汨羅江,以明其忠貞愛國的情懷。
屈原是《楚辭》的奠基人。其今傳世之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招魂》等計26篇。他的作品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他的崇高精神千百年來感召著中華兒女。每年農歷5月初5,在宜昌市秭歸縣屈原故里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約公元15年),名嬙,字昭君,漢族,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昭君故里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昭君村雙溪夾流,青山環抱,修竹擁翠,花果飄香,還遺落著昭君宅、梳妝臺、娘娘泉、昭君書院、楠木井等20多處遺跡遺址,是 首批AA旅游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白在夷陵小住
唐代大詩人李白成長于四川,雖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他還是三次歷三峽之險,而且縱情吟唱三峽之美。“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句。
公元725年,李白離蜀出峽,曾在夷陵(宜昌古稱)小住。住了多久?《郢門(即荊門)秋懷》一詩說:“郢門一為客,巴月三成弦”已作了回答。他的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可說是歷史上 對江水出峽、險夷交替景象的生動描繪。
杜甫在宜昌詠詩
杜甫與三峽更有一段詩緣。他在夔州一住就將近兩年,寫出了《白帝城最高樓》、《八陣圖》、《詠懷古跡》、《登高》、《秋興》等詩作400余首,可算是創作上的大豐收,他在夔州居住過的地方,曾建有杜公祠,遺址尚存。
公元768年春,杜甫離夔州東下,抵峽州(宜昌古稱)后受到地方官的熱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為他設宴洗塵。他寫了《春夜峽州田待御長史津亭留宴》一詩以記其事。他還游覽了附近的山川,所寫《虎牙行》一詩,生動地描述了荊門虎牙(在宜昌境內)的險峻形勢。
白居易探幽三游洞
唐元和十三年(818),詩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升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與弟白行簡一同赴任。恰巧另一位詩人、白居易的好友元鎮,由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徙虢州(今河南靈寶)長史,出峽東下。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宜昌古稱),不忍很快分離,便乘舟同游江上。
他們在上牢溪上岸尋幽時,發現巖壁間有一奇洞,便入洞飲酒敘懷,通宵不寐。言末盡意,又各賦古調詩20韻。為記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詩與文均抄寫在洞壁上。今詩已失傳,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并成為后世的游覽勝地。
陸羽在峽州品茶
唐代“茶圣”、著名學者陸羽,不僅是我國最早的茶葉專家,而且也善詩文,平生著述不下50卷。他考察栽培茶樹及水質情況,走遍了全國山川。峽州(宜昌古稱)本茶葉故鄉之一,峽江兩岸當然也留下他的足跡。在他的專著《茶經》中還記載有:巴山峽州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對峽州茶葉也評價甚高:“山南,以峽州上”。
歐陽修任夷陵縣令
宋景祐三年,一代文宗歐陽修坐貶夷陵縣令。他在任約一年時間,留下了《與尹師魯書》、《峽州至喜亭記》、《祭桓候文》、《黃楊樹子公賦》、《夷陵九詠》等詩人50余篇(首)。其中不少篇章是今天研究宜昌歷史的重要資料。
三游洞巖壁上,還保留歐陽修親筆題刻一處。近年,宜昌文化部門在三游洞附近山頭,修建了仿古建筑“至喜亭”,并在亭中豎立了新鐫刻的《峽州至喜亭記》碑。
“三蘇”同游三游洞
宋嘉祐年間,著名文學家蘇洵與兒子蘇軾、蘇轍,從故鄉眉州(今四川眉山縣)赴汴京(今河南開封)受任。途經三峽,對峽中風物多有吟誦。到夷陵(宜昌古稱)后,“三蘇”同游了三游洞,在洞中各賦詩一首寫在洞壁上,因而被世稱作“后三游”。蘇軾過三峽,還留存《入峽》、《出峽》、《至喜堂》、《黃陵廟》、《峽州甘泉》等詩篇。
黃庭堅三游洞題名
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被貶到涪州(今四川涪陵)、黔州(今四川彭水)期間,曾于紹圣二年、靖國元年三次到峽州游覽三游洞,并題名洞壁,書寫了《三游洞序》。可惜所書《三游洞序》已失,只在洞壁上還殘留他的手跡一處。黃庭堅還在四川萬縣留下了寶貴的《西山碑》。所著《黔南道中記》,有關于三峽風流的記述,也描繪了三游洞的奇觀。
張飛在三游洞擂鼓督戰
張飛是蜀漢猛將,也是劉備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20多萬人攻占荊襄。劉備率殘部逃奔當陽(宜昌境內),曹軍窮追不舍直逼長坂。張飛將20騎拒后,他據水斷橋,橫予立馬,環眼圓睜,吼聲如雷,使曹軍喪膽,不敢逼近,劉備等得以安全脫險。
后來劉備平安江南,以張飛為宜都太守、征擄將軍,封新亭候。據地方志記載:“張飛擂鼓臺在三游洞頂,士人張飛守郡日督兵于此,今故壘猶存”。而今日新立有張飛擂鼓塑像,頗壯觀。當年張飛在當陽嚇退曹軍的地方,立有“張翼德橫矛處”石碑,民間還廣泛傳述著張飛喝斷霸陵橋的故事。
趙子龍大戰長坂坡
▲長坂坡公園
渾身都是膽的白袍將軍趙云,字子龍,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他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在華夏大地家喻戶曉。當劉備等被曹軍追趕得丟盔棄甲,逃到長坂坡,劉備的妻兒走失,許多兵將死的死、傷的傷,被困的被困。趙子龍卻單槍匹馬殺入重圍、往來,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殺死不少曹軍兵將,救出許多劉備的謀臣軍卒,以及劉備的甘夫人與剛滿周歲的兒子阿斗。
關羽宜昌城點軍
▲點軍坡
在宜昌地區,關羽的活動遺跡更多。這位常秉燭夜讀《春夜》的蜀漢名將,在清代被奉為“關圣帝”,全國各地均建有關廟。這位驕傲的將軍,由“威震華夏”最終得到“敗走麥城”的悲壯結局。建安十九年,劉備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可能就是這期間,他曾來夷陵(古宜昌城)點視軍馬。今宜昌城區大江南岸點軍坡,傳為關羽當年點兵處,現存“漢壽亭侯點兵處”石碑,為清光緒十一年宜昌總鎮羅縉紳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軍,魏將于禁降。不想吳軍乘機偷襲荊州,使關羽腹部受敵,兵敗逃往麥城(宜昌境內)。后又與兒子關平突圍逃到臨沮(宜昌境內),在羅漢峪回馬坡為吳伏兵所殺。
▲關陵
對于關羽的忠義宣傳及他悲壯的遭遇,在民間影響很大。相傳他遇害后,陰魂游蕩到玉泉山(宜昌境內),高呼“還我頭來”,得到了在玉泉山結廬的普凈法師的點化。至今玉泉山有“關云長顯圣處”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今日當陽市境,還留有規模宏偉的關陵、關羽部將周倉之墓、麥城遺址等。長陽縣境也有點河兵、馬回溪等傳說中的關羽遺跡。
陸游在宜昌煎茶
南宋詩人陸游,中年曾至川陜一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軍旅生活。孝宗乾道六年(1170)入蜀時道經三峽,寫了不少詩文。他撰寫的《入蜀記》,對于峽中風物記述頗詳。在三游洞游覽時,取山下清洌的泉水煎茶,覺得很甜美,便寫了一首七律詩記述這件事,在詩中贊道:“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于是便留下了“陸游泉”這個名勝。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
有這么多歷史名人都與宜昌有關
遂川狗牯腦茶、泰和烏雞、安福火腿、筍尖
吉安話即吉安贛語,或稱之為贛語吉安片、吉茶片。[1]主要分布在贛江中下游地區。包括吉州區、青原區、吉安縣、吉水縣、峽江縣、泰和縣、永豐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蓮花縣、井岡山市以及湖南省的攸縣、茶陵縣和酃縣等16個縣市。
[2]內部差異很大,難以通話,尤其是永新小片各縣,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