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漿蒸熟后形成腸粉,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什么肉類、蝦米、豆芽、西洋菜、魷魚絲、牛肉、豬肉、海鮮等,一般豬肉是最普遍的,料很足,加上 的醬料,超好吃!
潮汕美食
1、腸粉:
用米漿蒸熟后形成腸粉,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什么肉類、蝦米、豆芽、西洋菜、魷魚絲、牛肉、豬肉、海鮮等,一般豬肉是最普遍的,料很足,加上 的醬料,超好吃!
腸粉
2、鹵味
潮汕的鹵味也可以說是一經典,普遍鹵味都有鹵鵝、鹵鴨、鹵豬腳、鹵五花肉、鹵雞腳等等,不同店有著不同的口味,但是不管是什么口味,只要潮汕人做出來,基本都很好吃,假如你喜歡吃肉,點個鹵味拼盤就對了。
鹵味
3、牛肉火鍋
潮州最出名的火鍋就是牛肉火鍋了,一年四季都有人在吃,根本停不下來啊,有木有,不管去到哪個城市,只要是開潮汕牛肉火鍋店的基本都門庭若市有木有。不過正宗的牛肉還是要在潮汕吃,在廣州和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想吃到那么好吃的牛肉還是比較難的。
牛肉
牛肉火鍋
4、牛肉粿條:(還有濕炒牛河)
潮汕的粿條是獨一無二的,煮熟后配上新鮮牛肉就成了潮汕一個特色美食,牛肉粿條了,粿條過熱后澆上鮮美的湯汁,加上特色熬制的牛肉牛雜,潮汕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味。
濕炒牛河
牛肉粿條干炒的話就叫做濕炒牛河了,也是一道經典的美食,在廣州的話還是有機會可以吃到,有一些潮汕美食店都有。
5、潮汕魚蛋粉:
這已是潮汕人追捧的一道美食,潮汕人親自打的魚丸,煮上一些粿條、淋上一些熬過的湯汁,最后加上點潮汕魚皮,簡直就是經典。
魚蛋粉
6、粿汁:
用米漿做成粿皮,配上鹵味和 醬料一起吃,早餐午餐還是下午茶都可以。
粿汁
7、蠔烙:
新鮮的生蠔肉摳出來加上雞蛋和蔥花番薯粉撈勻后進行煎熟,小編去到每個潮汕小吃店必點的蠔烙,單吃和配粥都可以,超級香、良心推薦。
蠔烙
8、糯米豬腸:
喜歡吃豬大腸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道美食啦,豬大腸里面包著糯米和其它配料,炸過之后十分香脆軟糯,外脆里香,特別有口感。
糯米豬腸
9、潮汕牛肉丸
說到潮汕美食。潮汕的牛肉丸肯定是家喻戶曉的,那Q彈的感覺,那香脆可口的味道,到哪都有人追求備至。
牛肉丸
希望你能喜歡潮汕美食
我正在這個地區(qū)考察,這個地區(qū)歷史上多次分分合合,人口流動頻繁。
中原地區(qū)的人口南遷之此成為客家人。它們的建筑風格有漢唐風味。
信養(yǎng)方面,以神為主。其他宗教影響較小。
受海洋文化的影響,人的思維更加敏捷。
我感覺他們是不是漢族人的血緣更加濃一點。
這個地區(qū)商人,不象北方為利忘義!可能他們對義沒有概念,但是潮汕、龍巖人不去強求。
看一下古代的軍事管轄區(qū)叫什么你就知道答案了。
原來他們是一個軍分區(qū)。
賈寶玉是京城榮國府的少爺,甄寶玉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的少爺。
甄家和賈家是世交,是老親,兩家來往極其親熱。賈寶玉和甄寶玉兩個人屬于世交。雖然他們二人沒有見過面,但是他們的性格相似,愛好相同,神交已久。賈寶玉和甄寶玉都是漂亮得不要不要的小男孩。 賈寶玉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他“面如傅粉,唇似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這樣一個顧盼多情的美少年,他的美,真是無法用筆墨來形容。書中雖然沒有寫甄寶玉的容貌,但是甄家的4個女人來賈府拜見賈母時,見到了賈寶玉。四人一見,忙起身笑道:“唬了我們一跳,若是我們不進府來,倘若別處遇見,還只道我們的寶玉后趕著也進了京了呢!”四人笑道:“如今看來,模樣兒是一樣。 由此可見,賈寶玉和甄寶玉的相貌極其相似,都是漂亮得不要不要的小男孩。甄寶玉和賈寶玉比,誰更漂亮呢?賈寶玉的容貌,無可爭議,是極好的。那么他和甄寶玉比較,誰更美呢?56回,賈寶玉做了一個夢,夢見他來到一個花園里,見到了幾個丫鬟。眾丫鬟都笑道:“原來不是咱家的寶玉。他生得倒也還干凈,嘴兒倒也乖覺。”這么漂亮的賈寶玉,在甄寶玉丫鬟的口中,竟然只是“干凈”而已。可見甄寶玉更漂亮了。他們都是無辜尋愁覓恨的小男孩。 賈寶玉是屬于“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玩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的孩子。而甄寶玉也和賈寶玉一樣,同樣也是這樣的孩子,無故尋愁覓恨。賈寶玉夢中看見一個孩子在榻上臥著,【那邊有幾個女孩兒做針線,也有嬉笑玩耍的。只見榻上那個少年嘆了一聲,一個丫鬟笑問道:“寶玉,你不睡又嘆什么?想必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胡恨呢!”】這個尋愁覓恨的男孩就是甄寶玉。他們都深受祖母溺愛,是無比聰明,無比淘氣的小男孩。 冷子興說“說來又奇,(賈寶玉)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賈雨村說甄寶玉“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yè)的學生還勞神”!賈寶玉和甄寶玉都是祖母的心頭肉,“頑劣異常”,脂批云【與甄家子恰對。】也就是說甄寶玉和賈寶玉一樣也頑劣異常。賈寶玉“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賈政打一回寶玉,全家上下就要鬧好幾天。賈母因為兒子打孫子而毫不留情面地責罵兒子賈政。不僅賈母罵兒子,還找后賬。有一回賈政打寶玉,賈母聽說是與賈珍有關,就把賈珍叫過去大罵一頓。 賈雨村說甄寶玉的祖母,因為甄寶玉而“辱師責子”。甄家老太太也經常因為溺愛孫子而辱罵老師,責罵兒子。甄寶玉和賈寶玉雖然頑劣,淘氣,但是有教養(yǎng),異常聰明。淘氣的鬼點子也多,常常弄得老師疲于應付。按賈雨村的話說是“勞神”。賈雨村受不了甄寶玉的淘氣,和老太太的責難,因而辭職。賈寶玉的老師同樣,也是不教寶玉了。他們也都是在脂粉堆里長大,對女孩子無比愛護,無比尊重,無比喜愛的小男孩。甄寶玉同賈寶玉一樣,也是“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他們討厭已婚女性,但是對女孩子十分盡心,十分尊重。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人。”甄寶玉讀書必須有丫頭跟著。他說:“必得兩個女兒伴著我讀書,我方能認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甄寶玉還常對小廝們說:“`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凈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的呢!你們這等濁口臭舌,萬不可唐突了這兩個字要緊,但凡要說時,必須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賈雨村說甄寶玉“其暴虐浮躁,頑劣憨癡種種異常。只一放了學,進去見了那些女兒們,其溫厚和平,聰敏文雅,竟又變了一個人了。” 賈寶玉雖然不“暴虐浮躁”,但是生氣了,也是拿小幺出氣,從未拿女孩子出氣。他對女孩子非常謙讓,十分尊重,卻非常討厭已婚的婆子。老婆子說要給寶玉倒茶,寶玉寧可自己倒茶,也不用婆子。甄家的女人笑道:“我們那一個只說我們糊涂,慢說拉手,他的東西,我們略動一動也不依。所使喚的人都是女孩子們。”賈寶玉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甄寶玉和賈寶玉個性相投,自然也認同這一理論。 結語賈寶玉和甄寶玉沒有什么特殊關系,他們只是未曾謀面的世交朋友,同樣也是神交已久的朋友。他們的前半生非常相似,后半生的結局也許會如續(xù)書那樣,一個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一個改弦更張;一個遁入空門,一個走進紅塵。甄賈兩個寶玉,如同真假美猴王。一個歷經滄桑后,向命運妥協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個繼續(xù)以前的乖張和不羈;一個融入主流社會,修成正果;一個行為偏僻性乖張,自我放逐。要融入主流社會,就要犧牲自我,若要成全自我,就要被主流社會拋棄。甄賈兩個寶玉的選擇,也是人內心必須做的抉擇。是堅持自己的理想,還是修正自己的認知,全靠自己的悟性與取舍。大家好,讓你們長胖的文章又來了。
上周和大家分享了汕頭的美味(點擊文字可跳轉汕頭至汕頭美食攻略),本來沒有潮汕旅行計劃的朋友,紛紛表示要把年假留給這塊好吃的土地。
▲汕頭的美食們
潮州、汕頭的美食地位不相上下,只介紹汕頭,潮州的朋友們可急了。
“一定也要來潮州啊!潮州也很好吃!”今天花吃姐姐就來跟大家數一數在潮州覓得的美味。
兩地互有影響,在汕頭吃到的一些食物,潮州也能吃到。像粿汁、粽球、粿食等在汕頭篇介紹過的,這里就略過了。
話不多說,趕緊進入正文,千萬不要餓著肚子看!
Part.1 小吃
潮州市區(qū)不大,主要商圈美食也集中,對于掃街打卡特別友好,溜一圈就能吃上很多特色美味。
一. 牌坊街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牌坊街。牌坊街是潮州地標性景點,古時用于杰出者,現發(fā)展為一條近2公里的步行街。
牌坊街上的店鋪以小吃為主。如果你問一個當地人,“想吃小吃去哪里?”回答肯定少不了牌坊街。
1. 品味坊
腐乳餅
廣東擅用南乳提味增香(像南乳肉啦、南乳空心菜),潮州也不例外。
腐乳餅材料有肉丁、花生仁、麻仁、蒜,加南乳、糖調味。
皮不厚餡足料,吃起來咸鮮甜香,口感和雞仔餅有些類似,不過比雞仔餅稍軟一些。
牌坊街上賣腐乳餅的不少,這家卻尤為吸引人。阿婆招呼客人買賣,阿公制餅烘烤。過程透明,現做現賣,香味傳出老遠
地址:東門街70號
2. 義井春餅
春卷
潮州春卷又叫“春餅”。春卷各地都有,但潮州春卷風味別具一格。
▲制餅圖拍于其他無名小攤
首先餅皮要薄,取一面團在平底鍋上輕抹一圈,小火凝固成餅撕去。然后包入豐富餡料,油炸至金黃酥脆。
形狀呈長方柱狀,個頭較大。內陷有脫皮綠豆、香菇絲、蝦米、豬肉,餡料扎實足量,一個下肚,就半飽了~
地址:太平路450號
3. 胡榮泉
豬肉云吞
胡榮泉是潮州無人不知的百年老字號,三代人經營,目前在牌坊街有幾家店,更推薦狀元牌坊旁的老店。
店內產品豐富,售賣各式糕點和春卷、鴨母捻、云吞等小吃。對于行程緊張的朋友來說,可以來此快速品品潮州味。
最愛的是豬肉云吞。一鍋高湯沸騰著煮云吞、燙配料。大勺挖豬肉茸入碗中,再在碗中直接澆上高湯打散燙熟。
云吞、肉茸、肉片、肉丸、豬肝、豬舌,豐富組合一氣呵成。咬一口云吞,皮滑肉彈肉汁噗呲,沒有什么腥臊味,有的是豬肉滿滿的鮮香氣。
地址:太平路183-185號( 即狀元牌坊旁邊 )
4. 順興記
凍杏仁茶
在汕頭篇有跟大家介紹過杏仁茶,大部分杏仁茶都是大鍋現煮,即使大熱天喝的也是熱的。
不過酷暑難當,實在想來點冰冰涼涼的。順興記就很貼心地提供了凍杏仁茶~
凍杏仁茶質地不稠厚,更滑爽潤口。杏仁味不會很刺激,香而不苦,微甜的口味很宜人。
相比而言,凍芝麻茶稠多了,甜度也會更高一些。舀上一勺,濃郁的滋味在口中慢慢化開。
不過說句實在的,凍的雖然冰爽,但風味總不及熱乎的。
地址:牌坊街東門57號
5. 饒平特色海石花
海石花
海石花不是花,而是海中長得有些像珊瑚、花的海藻。海石花甜品是以干制的海石花煮水,冷卻后類似果凍。
原理有些像瓊脂、涼粉,本身是無味的果凍物,搭配其他制成糖水。
這家專賣海石花的小店,配料很為齊全。紅豆、薏米、綠豆泥、紅棗、西瓜、芭樂、鵪鶉蛋,再澆上菊花水。
如果下午去,還有牛奶和椰汁味可選。
地址:太平路574號
6. 李記甜湯
鴨母捻
鴨母捻是一種潮州湯圓,橄欖形狀,與我們平常吃的湯圓差別不是很大。特別之處在于潮州人把它制成糖水,糖水滋味尤為精彩。
前面介紹的胡榮泉,鴨母捻也很有名,但我更愛這家。這一碗鴨母捻甚至可以說是本次潮汕行最驚艷的一碗糖水。
八口鍋分別煮著不同糖水,再搭配不同口味。番薯、陳皮、白果、銀耳、香芋、薏仁、綠豆、麥仁…每樣看起來都甜美誘人,推薦來份全拼的。
我喝的這碗,糖水帶著橙香和冰糖的鮮爽,銀耳脆口,紅薯甜糯,每一口都是享受呢~
地址:開元路36號
二. 西馬路
出去旅行,最愛找那些充滿生活氣的小街小巷,看看當地人的日常。西馬路就是這樣一條街巷,距離牌坊街不遠,步行可到。
7. 十八曲巷頭木榮魚餃店
魚餃
老板邱伯,做了近四十年的魚餃。小小的店面,名氣可一點不小。
本來以為魚餃是魚肉餡的,一問才知道餃子皮是混合魚肉制成的。
店內每日選用新鮮草魚為原料,制作魚面、魚卷、魚丸等魚肉制品。
飽滿又透著粉的一顆顆魚餃、魚丸太誘人了,可惜店里賣的大多都是生食,本地居民買回家加工食用。
看到吃不著,真叫人郁悶,好在還有炸魚餃可以解個饞。
地址:西馬路237號
8. 西馬路無名店
炸油餅
魚餃店不遠處遇到了這家無名的油餅店。以為會很油,沒想到酥香有嚼勁,油也瀝得干凈,絲毫沒覺著油膩。
圓塌的餅,中間割個小口,防止油炸使得中間鼓起。本來沒有多余調味,表面撒了一層白芝麻,越嚼越香,后味帶著甜。
還有這樣的小球球,有豬肉餡和芋泥餡兩種。餡香皮韌,吃起來輕巧,一兩口一個。
地址:西馬路上
三. 西湖
潮州也有一個西湖,西湖岸旁山清水秀環(huán)境好外,沿途還有不少好吃的小店。
9. 老字號 鎮(zhèn)記牛雜店
牛肉粿粉
店很小,排隊人很多。要耐心排隊,快速吃完。附近還有一家“鎮(zhèn)記牛雜店”,店更大些,如果不想排太長隊,可以去另一家看看。
一早熬制的牛骨湯,涮了豆芽、粿粉,再加牛舌、牛肚、牛百葉、牛肉、牛丸,表面灑南姜末。
先呷一口湯頭,濃郁清甜。再吃些牛肉,焯燙的時間剛好,嫩得都無需多咀嚼。接著吸入一筷子粿粉。不時夾些牛丸、牛百葉,不大一碗,滋味無窮。
口重的朋友可以要上辣椒醬或者沙茶醬,增加滋味。
地址:環(huán)城西路 ( 西湖 )
10. 西湖邊無名小店
沙茶腸粉
在汕頭也沒少吃沙茶醬,但是潮州對沙茶醬的喜愛仿佛更勝一籌。
兩地的沙茶醬風味也有所不同,汕頭的是甜香,以花生醬為基礎;潮州的則是咸香,蝦醬調和。
蒸好的腸粉,白透亮麗,澆上一大勺澥好的沙茶醬,每一口都有味。
在汕頭吃腸粉,一盤是兩卷,而在潮州吃的一盤藏著兩卷。朋友去其他店吃,也是兩卷,量足得可以。
地址:西湖旁
Part.2 喝茶
汕頭還是潮州,都同樣熱愛功夫茶,每家每戶必備一道茶具。吃完小吃,就去茶館坐一坐,體驗潮州的閑適吧~
11. 千庭茶舍
功夫茶
牌坊街上也有其他茶舍,這家坐落于街尾,更顯清凈。
潮汕功夫茶講究用陶爐燒水,再講究一些可選橄欖形狀的碳火煮水。
茶葉用的是鳳凰單樅茶,屬烏龍茶的一種。潮州的鳳凰山是該茶的主產區(qū),時間充裕的朋友可以選擇去郊外的鳳凰山游玩一番。
該茶最大的特點在于香型繁多(梔子花香、玉蘭香、茉莉香、桂花香、橙花香、杏仁香等),有著“一株一香”之說。
地址:上水門街5號 ( 牌坊街尾 )
Part.3 正餐
在潮州只待了2天時間,沒法多吃幾家,3頓正餐把有限的胃留給額私房菜、牛肉火鍋和魚生。
12. 吳祥記
潮州私房菜
吳祥記位于牌坊街側邊小巷內,由私人老宅改建而成。私房菜來之前 (可大眾點評直接預約)。
之前在汕頭,看到當地的私房菜普遍高端,宴客的一桌上萬也不在少數。潮州的私房餐桌顯得平易很多,看了幾家人均都不算很高。
這家有多種套餐選擇,建議人多點來會吃得更好。有不同檔位, 人均100多,會根據時令調整菜單和價格。
茶:茶是潮州特色的老藥桔煮的茶。酸酸甜甜,帶著陳皮味,比酸梅湯喝著更過癮。
老香黃(佛手)、老藥桔、黃皮豉被稱作潮州三寶。牌坊街上到處都有賣,其中老香黃價格最高,其次黃皮豉、老藥桔。
進貨渠道都差不多,大包批發(fā)過來進行分裝。想要買些作為伴手禮的話,可以去市內別的一些商店買,會比牌坊街便宜。
養(yǎng)生菌:例湯隨機,我喝的是菌菇雞湯。湯色表面飽滿的浮油可見整雞選的肥厚。
茶葉蝦:茶葉用的是鳳凰單叢茶,炸得酥脆,直接吃帶點茶葉的苦澀味。
蝦腌制入味后再炸,表面有點蜂蜜的甜香,連殼吃下也無妨。
鹵水拼盤:鹵味是鵝翅、鵝肉。湯汁撇干,不是那種濃郁派系,需要蘸著佐料吃。
伊面炊肉蟹:上菜前最期待的一道菜,吃過發(fā)覺期望過高。首先肉蟹本身十分肥美,蟹黃也多,蟹本身一點毛病沒。
但是面條太軟太濕太多,蟹黃拌不勻,也沒有施蔥油蒜油等激發(fā)香氣,吃起來平淡了些。
烤血鰻:血鰻外型長得像鱔魚,是海中的一種鰻魚。肉質厚密,刷了一層特調甜醬,皮烤得微微分離。
不過店家為了出品快,先烤好半熟再蒸,蒸至過程中水汽進入,吃起來稍微有點腥(花姐已經跟他們反應過這個問題,希望能改進,大家去的時候能吃到更好吃的血鰻)。
蔥油芋薯:芋頭和紅薯蒸至后糯糯甜甜的,然后澆了一層蔥油。個人不太愛這種甜中帶咸的搭配~
總體來說,吳祥記走得是性價比的路線。菜色不算特別驚艷,但菜多量足(圖中是兩人套餐的分量)。
地址:太平路興寧巷內 ( 牌坊街,開元廣場,環(huán)城西路城南中學后面 )
13. 鑫記沙茶牛肉火鍋
沙茶牛肉火鍋
來潮州吃牛肉火鍋沒有了熟人帶路,明顯吃得不夠暢快。一些好部位,老板娘也不太愿意給新客。
潮州和汕頭的牛肉都是從官塘進的貨,按說味道應該差不多。但對比火鍋、粿粉,明顯感覺到不同:汕頭的牛肉香味更濃,口感偏脆彈;潮州的則更嫩。不知道是切法還是什么原因。
愛吃沙茶醬的潮州人還發(fā)明了沙茶牛肉火鍋。要了一口鴛鴦鍋,一邊沙茶湯,一邊苦瓜牛骨清湯。
像在汕頭一樣把煮好牛肉丸的 碗清湯盛了喝,結果真的是一粒鹽巴都沒看。喝湯這一步還是略過吧。
這家牛肉丸做的不錯,汁水充盈(勺子里的汁水是丸子里小小的氣孔漏出的)。牛筋丸比牛肉丸更彈更有筋道更好吃~
火鍋蘸料有沙茶醬和醬油。這家的沙茶醬做得相當好,蝦米、花生、大蒜、洋蔥下得足,還帶點微辣甜絲絲。
配的小菜也很開胃,爽口酸菜拌了細細的南姜末和香菜(愛用南姜也是潮州與汕頭的不同之處)。
點了之前在汕頭沒有嘗試的胸口朥,據說是看起來肥,涮過不油膩還帶著脆。
涮過之后成色像牛筋,帶點脆,不過多少還是有點油脂感。
本來以為沙茶鍋底會搶味,沒想到涮完味道剛剛好,都無需多蘸醬。
潮州的牛肉主要吃個嫩,更推薦這樣帶點肥的。
地址:楓春南路102號
14. 官塘原味魚生
淡水魚刺身
來之前不敢想直接吃淡水魚生,淡水魚難免有些土腥味。還安慰內心百般拒絕的小伙伴“如果吃不下去,我們就煮粥吧”。
吃完想把潮州 頒給它,草魚竟然能有如此精彩的味道!
用竹盤作為容器,魚片的厚薄剔透程度一目了然。一盤有魚身、魚腩、魚皮三種部位。
大家來感受到刀工~
魚生這么好吃的奧秘在于這碗醬料。
另配一盤,8種小料:姜絲、芹菜段、洋蔥絲、薄荷葉、蘿卜絲、香菜、蒜片、辣椒圈、蘿卜干粒、花生。
另取一碗,放入魚身、魚腩、魚皮,加一些蘸料,放入各種小料,一攪拌。魚身柔,魚腩緊,魚皮彈,三個部位三種口感。
還點了咸膏蟹,膏黃著實多。
沒吃完的,試著讓店家加工成蟹粥了。不過這樣處理后的蟹咸味加重,肉也塌了,不如生吃的好。
地址:楓春南路102號綠榕北路景山路段14號店面 ( 綠景酒吧樓下 )
除了上面的美味們,也很愛潮州的老街老巷。潮州人文底蘊深厚,至今保留著很多古建筑、古習俗。
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一個上世紀的影視城,下一秒黃飛鴻就來舞獅。
以前聽人說,“潮州人排外”。我想更多是因為,老人們只會說方言,不懂普通話,溝通不易,給人這種錯覺。來過吃過,方能感受到這里的魅力所在。
潮汕人在外做生意很厲害,富人不少,可以說明潮汕人很會做生意。潮汕人在潮汕本土發(fā)展不如在外的潮汕同胞,不能否認潮汕人會做生意的事實,潮汕人在家鄉(xiāng)發(fā)展不起來,是由于多種客觀和主觀原因造成的。你叫一個聰明人去一個荒山野嶺的地方求發(fā)展,也很難發(fā)展吧,其實道理是差不多的。
原因一:市場。相對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乃至全全世界,潮汕本地的市場是有限的,需求有局限,必將導致你無論如何發(fā)展、如何開拓市場,空間都沒有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企業(yè)做到一定程度、規(guī)模后,必將向外拓展,甚至外遷,很多潮汕知名的企業(yè)就是在潮汕起步的,等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外遷,這可以說明潮汕地區(qū)做生意的土壤是沒問題的,沒有在潮汕地區(qū)發(fā)展到巔峰,還是因為市場的局限性。
原因二:選擇。潮汕人做生意的人口比例在全國是最高的。這么多做生意的人,潮汕這么小,每個生意人必定有自己的選擇,要么在家鄉(xiāng)發(fā)展,要么出去闖。相對深圳這一改革開放最早的地方,潮汕地區(qū)發(fā)展的起步慢,大部分人選擇到深圳去試試,很多人也在深圳闖出了名堂,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深圳市星河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楚龍、大中際集團董事局黃世再等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潮汕人可以說已經占據深圳市場的半壁江山,深圳是潮汕人的第二故鄉(xiāng)。雖然留在家鄉(xiāng)起步、做強做大的例子比較少,但也有,比如康美藥業(yè)董事長、總裁馬興田。
原因三:資源。潮汕地區(qū)資源匱乏,相對大城市,可以說要人才沒人才、要原料沒原料、要勞動力沒勞動力,很多現在的潮汕大老板一開始都是在外發(fā)展勞動力密集、資源需求大的行業(yè),這種行業(yè)在潮汕地區(qū)根本發(fā)展不起來。
深圳的人才資源是潮汕地區(qū)不能比擬的:
原因四:政策。深圳改革開放的時候,給企業(yè)很多優(yōu)惠政策,同時監(jiān)管不嚴,很多企業(yè)可以大肆的發(fā)展,這是潮汕沒有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
深圳改革開放喊出這樣的口號:
原因五:經商理念。潮汕有一種說法,叫不做熟人生意,那怎么辦,走出去。
綜上所述,潮汕人在外發(fā)展的好,是因為在外發(fā)展的人比較多,外面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更好。在家鄉(xiāng)發(fā)展壯大的例子少是因為人少還有政策、經商理念等原因。所以,潮汕人很會做生意,但是要做的好,需要好的環(huán)境。
如果你想了解潮汕文化,請關注《吃喝玩樂在潮汕》 這個頭條號。